《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電影日前再一次在寒假賀歲檔亮相,與幾年前喜羊羊一枝獨秀的局面不同,今年這一檔期集納了近10部國產動畫電影。可就在數量出現井噴之際,國產動畫電影一直以來存在的低幼化、制作粗糙等不足卻依然沒有根本改變,國產動畫電影超越好萊塢動畫大片之路依舊遙遠。
“喜羊羊”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每年在賀歲檔走進電影院觀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已成為不少孩子的寒假必選,可今年孩子們卻有些無所適從,賀歲檔破紀錄地出現了《巴啦啦小魔仙之魔法的考驗》《我是狼》等近10部國產動畫電影和《神偷奶爸2》《冰雪奇緣》等多部好萊塢動畫大片,當下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兩部國產動畫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的大銀幕電影甚至分別選在1月16日和17日上映,檔期幾乎完全覆蓋。
事實上,近年來,在“六一”檔、暑期檔、寒假賀歲檔國產動畫電影扎堆上映的情況已漸成常態,2013年寒假賀歲檔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就不下6部,2013年暑期檔則有10部之多;“喜羊羊”一統天下的局面也被徹底打破,“摩爾莊園”“賽爾號”“魁拔”等一批國產動畫電影,或以電視動畫片為基礎,或由兒童網絡游戲發展而來,都逐漸建立起頗具競爭力的品牌。
“近幾年國產動畫電影無論在數量、質量,還是在票房上都有明顯提升,《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已有多部票房過億元,一批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在5000萬元以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群飛說,這種提升固然受整個電影市場發展的影響,但是國產動畫電影自身也確實在不斷進步。
低幼化制約國產動畫電影進一步發展
可就在國產動畫電影發展一片喜人的同時,其一直以來存在的低幼化弊病卻依然突出,甚至制約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進一步發展。
《喜羊羊與灰太狼》自2009年起每年都推出一部大銀幕電影,可票房增長到一定程度后,就一直沒有更大的提升。業界普遍認為,這與其低幼化的市場定位有著直接的關系。
幾年前,《喜羊羊與灰太狼》開創了“小手拉大手”的觀影模式,片方自信地以為,只要孩子愿意看,家長就不得不跟著一起走進電影院。可現實情況卻是,如果不能讓家長心甘情愿地喜歡這部影片,即便進了電影院,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或者干脆去選擇適合全家觀看的影片。
好萊塢多部動畫大片在中國的熱映證明,中國成年觀眾并非沒有觀看動畫電影的習慣,優秀的動畫電影對他們同樣有著巨大吸引力,如《瘋狂原始人》在中國的票房達到了3.95億元,《冰川時代4》更是達到了4.49億元。相形之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要實現質的飛躍,必須深入挖掘成人和孩子共同關注的內容,探索全家歡的市場策略,使適合全家人觀看的動畫電影成為市場的主體。
制作粗糙成國產動畫電影軟肋
此外,粗制濫造、制作水準低下也成為當下國產動畫電影的軟肋。
據了解,好萊塢動畫電影每年只有幾部,但部部都投資上億美元,一部電影甚至要磨上幾年。國產動畫電影雖然每年生產的數量要多很多,卻很少有公司真正把它作為大片去打造,投資大多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這直接導致國產動畫電影普遍制作水準不高,整體停留在一種低水平上。
“國產動畫電影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現狀正在讓其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制作粗糙加之市場難以消化這么多動畫電影,讓不少國產動畫電影都遭遇了票房上的慘敗,這就使得投資者更加不愿意去投巨資制作大片、打造精品。”黃群飛說。
此外,按分鐘進行補貼的產業扶持政策也使得不少動漫企業只關注數量,不關心質量,甚至出現一些影片明顯達不到播出質量,只匆匆上映一下就騙取補貼的事情。2012年就曾有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因為粗糙的質量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十多位業內人士聯合發布公開信,質疑其藝術品質。
業內不少專家認為,在中國電影高速發展的當下,動畫電影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黃金板塊,在各種類型片中,成為最具賺錢效應的類型之一。可要真正將這種市場熱情點燃,國產動畫電影恐怕還要在故事創意、制作水平、營銷宣發、產業引導等方方面面都進行脫胎換骨的提升,實現動畫電影強國的夢想依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