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二○一四︱二○一六年)》
2016年全國基本普及殘疾少兒義務教育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教育部等七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升計劃》明確要求,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到2016年,全國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
《提升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建立財政為主、社會支持、全面覆蓋、通暢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務保障機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各方參與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國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其他殘疾人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
《提升計劃》的重點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普及水平。針對實名登記的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殘疾狀況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種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義務教育。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二是加強條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健全覆蓋全體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加強殘疾學生學習和生活無障礙設施建設。三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研究制訂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健全適合殘疾學生學習特點的教材體系。擴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規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質量監測評價體系。
根據《提升計劃》,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要在3年內達到600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進一步提高。隨班就讀、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參照上述標準執行。國家有關部門將組織開展對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約為8萬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僅為71.9%,遠低于普通小學的凈入學率(99.5%)和初中的毛入學率(98%)。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平均為2100元,為普通學校的3倍左右,《提升計劃》實施后,該標準將達到普通學校的8倍左右。
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但從總體看整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為使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中國殘聯等七部門通過全國范圍的調研走訪,制定了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