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小小夢想,希望代課教師有朝一日都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我更有一個教育夢,希望山里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共同享受教育改革成果。
1月15日,作為一名山區(qū)代課教師,我獲得了云南省洱源縣教育局與益善公益頒發(fā)的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獎勵。這天早上,一家老小早早起來送我下山。凌晨6點的南極山嶺伸手不見五指,寒風刺骨,我的心里卻熱乎乎的,花了3個鐘頭的腳力,來到縣城。看到來自州縣領導和社會愛心人士熱情與尊重、關注與期待的目光,我自豪,自己是一名鄉(xiāng)村代課教師!
我出生在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小南極村一個教師家庭,1982年從洱源一中高中畢業(yè)。父親畢業(yè)于大理師范學校,一生致力山村教育。長年艱辛,他不幸患上肝癌。去世一年后的1990年,我也“子承父業(yè)”,被南極小學聘為一名民辦代課教師,從此開始了20多年的教學生涯。
我先在大南極村的文昌宮里教書,一年后,大、小南極并校,我和老師們備材料、挖地基,一磚一瓦地建學校。星期天,趕著牲口去幾公里外的山腳下馱運石頭、沙子。在政府的關心、村委和家長的支持下,終于建起了兩棟磚木結構的平房教學樓,告別了過去一個教室里幾個年級孩子上課的復式教學。后來,我搭起了伙房、辦公樓,修起了大門、圍墻,建起了操場、旗臺。學校一點點“長”起來。看到國旗在山里飄揚,孩子們在旗臺前舉手致敬,我感到,再苦再累都值。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長流水”。雖是一名代課教師,也要嚴格按“人民教師”的標準要求。我鉆研教材,自學了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法等專業(yè)知識。通過努力,我獲得了云南省小學教師《專業(yè)合格證》、云南省小學教師《專業(yè)合格證》文化考試單科合格證。而臨時代課,一代就是23年,備課、改本、輔導、家訪……因為教學成績良好,我多次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獎勵。
像我這樣的代課老師,從上世紀50年代算起,在洱源有4600多人,雖然不在編、待遇低,但都在為農(nóng)村基礎教育辛勞奉獻。這些年,國家對代課老師實行新政策,縣里也在積極妥善解決遺留問題,“代課老師”這一稱呼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的待遇也在改善,去年9月起,工資從每月600元漲到了955元,還第一次有了“五險”。州縣也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符合條件的代課老師轉為公辦教師。
但收入還是難以彌補家里的生活開支,長期大山教學的苦,外人更難深知。妻子和親友多次勸我,50多歲了別代課了,可山里留不住年輕老師吶,我又怎么舍得離開孩子、放棄教學呢?幾千個日子以來,學生和課本早已融進我的生命,充實著我的日子。
父親給我取名李峰,希望我像山峰一樣屹立不倒,擁有大山精神和大山情懷。只要孩子需要,山區(qū)需要,我依然愿意奮斗在山區(qū)教育的前線,繼續(xù)甘當鄉(xiāng)村教育一塊平凡卻堅實的鋪路石,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我有一個小小夢想,希望我還有許許多多代課教師,有朝一日都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我更有一個教育夢,希望山里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共同享受教育改革成果!
(作者為云南省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南極小學臨時聘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