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變壓器、整流器和饋線開關,如果電流過負荷運轉,柜子里的PLC程序會自動做出反應。”在上海現代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黃河路整流站內,22歲的劉暢對閃著紅綠燈的全自動供電裝置已經了如指掌。
去年6月,劉暢高職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從小喜歡動手擺弄電器的劉暢進入上海現代交通建設公司的職業見習基地。
“見習也挺好,總比漂在社會上、什么也不干強。還能為下一步找工作積累經驗。”劉暢在見習的頭一個月,通過崗位培訓考出了電工低壓證和高壓證。現在,他每天跟著師傅學習對整流站設備的保養和維修,師傅對他的評價是“積極性強、一點就通”。
畢業未就業,不妨先去見習。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節節攀升,就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國家建立起就業見習制度,并確定了4萬多家就業見習單位。
“現代交通建設”承擔著上海市全部13條無軌電車線路、3條軌道交通及3條新能源電車線路的直流供電系統設備的運營、維護和保養工作。確定為上海市青年職業見習基地后,企業已接納了870名學員參加見習,其中80%通過見習后被錄用,占所有員工一半以上。
就業見習是不是“有收獲、沒收入”?“學員在見習期間,由上海市失業保險基金按月給予當年最低工資標準80%的生活費補貼,企業每月再給800元的生活補貼,加起來共2000多元。如果是成績優秀,年底還會有嘉獎。”現代交通組織人事部經理黃東虹介紹說。她對此非常贊同,認為這對學員和企業來說是“雙贏”:通過見習,學員積累了工作經驗,有利于對職業進行選擇;企業也可以儲備骨干人才,保證職工隊伍充滿活力。按照國家規定,就業見習期間有基本生活補助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2010年,任艷從上海電力學院畢業。當年正值上海世博會召開,任艷進入“現代交通建設”見習基地,在世博園區負責監控純電動車電池的充電工作。任艷說,在世博會的“24小時輪班強化訓練經歷”,是“實際操作與書本知識的融合,是從校園到走上社會的平臺”。現在,任艷已從一線走到了管理崗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就業見習制度設立以來,全國已有超過百萬名高校畢業生參與其中。就業見習示范單位涵蓋金融業、制造業、醫療衛生、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多個行業,企業規模較大、崗位技術含量較高。
見習轉就業,幾率有多大?上海對14萬名參與“大學生職業見習計劃”的統計顯示,68.2%的大學生見習期滿后順利就業,其中有33.2%的大學生期滿結業后被見習基地所留用。“就業見習”制度正成為高校畢業生求職的“暖身熱場”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