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中國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在北京、南京、重慶、鄭州、長沙、廈門六地同時發布。該報告顯示,“氣候環境”成為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時上升最快的考慮因素。
據報告發布方啟德教育集團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磊介紹,報告主要調查群體為有明確留學目的的“準學生”群體,年齡層次覆蓋15歲至36歲,調查問卷覆蓋全國23個主要城市,其中有效問卷為21352份。
1、氣候環境納入留學考慮因素
“讓我們感到意外又不意外的是,有超過 30%的被調查者會考慮氣候環境這個因素,較去年同比增長近10%。”張磊說,“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可移民國家,對氣候環境因素的考慮會更為突出,比如準備留學澳大利亞的學生中有近 50%表示會關注氣候因素。顯然,學生在考慮學業的同時也將未來的生活環境作為重要考察對象。”
張磊表示,學生們不僅希望在國外“守望藍天”,同時也希望在學成歸國后“守住藍天”,因此一些國家的環境類專業正在成為留學熱門選擇。就英國來說,由于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所以相關專業發展已比較成熟,幾乎所有英國院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例如英國的薩塞克斯大學,是英國開設氣候變化和發展等環境類專業最好的20所大學之一,以課程設置、跨學科的教學以及政策研究而聞名,2013年也開始在中國積極推廣相關專業。“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國內都將需要環境科學方面的人才。”
報告同時顯示,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時的主要考慮因素還是和教育有關,如“教育質量”、“留學費用”、“學校專業排名”,而且較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樣考慮較多的還有“文化氛圍”,這說明準留學生同樣注重文化環境帶來的“軟提升”。
2、就業形勢影響留學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 69.3%的意向留學者認為國內就業形勢對其出國留學產生了影響,其中認為有很大影響的占到 15.4%;被調查者中有 9.5%的學生表示自己是被動留學。雖然父母的安排、國內應試競爭激烈都是被動留學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就業難也是被動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張磊介紹,從該調查報告可以看出,選擇“洋文憑好就業”、“方便日后移民”的學生人數都較去年有較大提升,這說明當今“準留學生”的目的性更強。同時,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將在留學期間工作,為就業或創業鋪路。
張磊表示,留學要以未來的職業發展為導向,而且西方的教育與實踐的結合較緊密,一些帶有實習和工作機會的院校,既滿足了學生留學的需求,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可謂“雙贏”。“由此可見,就業難對留學有影響。這不是中國學生對現實的逃避,而是體現了他們對于提升自身素質的追求,‘苦練內功’才是解決就業難的源動力。”
3、高性價比留學受學生追捧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依舊是留學首選國家,占比達到26.8%。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留學熱度次之。而一些高性價比的歐洲留學國家有所增長,其中德國的增幅最為明顯,較2013年初的3.9% ,增長了3.6個百分點,達到7.5%。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受到歐洲一些國家留學市場開放的影響,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同比去年都有 3%左右的降幅。這些傳統留學目的國由于早期中國學生選擇較多,同時受留學費用以及中國學生“扎堆”現象的影響,優勢正逐步減弱,只有性價比較高的加拿大有3%的上升。而高性價比正是一些歐洲留學國家的優勢,德國、法國的增幅最為明顯,其中對于德國留學的關注度較去年提高了近 4%。
張磊表示,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公立大學幾乎為“零”學費,學生入學僅需繳納少量象征性注冊費,同時工作環境相對輕松,學生依靠打工基本可以滿足生活費需求。較高的留學性價比使不少學生希望前往歐洲國家留學,但要看到,高性價比并不意味著對錄取標準降低,比如留學德國就需要通過比較嚴格的審查,并通過一定等級的德語考試才能順利入讀。
逾13萬中國學生在英學習(延伸閱讀)
本報電 (記者趙曉霞)“目前有超過13萬名中國學生在英國學習,其中超過9.5萬人在攻讀不同專業的高等教育課程。”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推廣經理李巖日前在京表示。
據李巖介紹,2013年1月,由英國高等院校招生服務中心 (UCAS) 公布的數據顯示,從中國申請赴英就讀大學的學生增長了 9.9%;2012年,英國簽證與移民局在中國頒發了超過5.7萬份學生簽證,和2011年相比增長約9%。此外,還簽發了9000多份短期學習的學生訪問簽證。
就大家關注的畢業后在英工作問題,李巖介紹說,在獲得英國認證機構授予的學士及以上學位的畢業生可申請“第二層級”簽證——只要申請人獲得由英國邊境管理署認可的擔保機構所發出的雇傭通知書,從事技能工作并達到所規定的最低年薪,即可申請。
此外,希望培養創業力并在英國創業的學生可以申請“第一層級”(畢業生創業者)簽證,只要學生參與了該簽證計劃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獲得了學士學位,并獲得該機構的擔保,即可申請。英國政府將在第一年頒發1000個此類簽證,并有另外的1000個簽證將發給2013年4月后完成MBA課程的學生,畢業生創業者將可以更容易地轉換為工作簽證。
“自2013年4月,在英國完成博士學位的學生畢業后將有12個月的時間在英國找工作或創業。”李巖說。
李巖告訴記者,截至2013年9月,已經有超過207個中英合作項目獲得教育部的批準,其中包括190個本科和17個研究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