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陪老父親、兒子逛花市后滿載而歸。記者莫偉濃攝
背著母親返鄉過年的陳先生從長沙返回廣州。記者莫偉濃攝
一位父親抱著睡著了的小孩子繼續“游玩”。 記者喬軍偉攝
當人們談論春節長假過得太快的時候,一群中年人卻似乎長舒了一口氣:“長假終于結束了!”
如今,“60后”“70后”“80后”,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中流砥柱,而他們中不少人的自我感受卻是:“失去自我的夾心層”,因為平時忙碌,每逢大年大節,趕緊補償親情,往往優先考慮父母孩子的需求,落力做“跟得子女”“全陪爸媽”,將七日假期填得滿滿當當,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休整時機。
盡管苦累,不少受訪者表示,“春節一年一度,為圓滿親情受點累,心中甜蜜。”
“病房陪老母親3個通宵”
“這個春節,我們夫妻倆沒睡過一場安穩覺。”某國企的人事經理梁國新介紹,除夕夜,他73歲的老母親突發腦梗塞被送院急救,團年飯吃到一半,他就扔下飯碗和老婆直奔三水老家。
春節期間,梁國新和妻子林鳳蓮兩人輪流看守。“老梁一個人扛了3個通宵。”林鳳蓮說,直到年初三,梁的兄弟趕來。
不過,老梁夫妻沒有歇息,又趕回廣州,為近百歲的“老太婆”——梁國新的太婆(梁奶奶的母親)挑選老人院。老人家生活已無法自理。其后的幾天,兩人陪著老人家參觀了市內多家老人院。
認親到頭暈派利市到手軟
前年結婚,去年添丁,今年,36歲的公務員郭曉彬一家除夕回到家鄉,吃過團年飯開始拜訪各路親友。其父因兒子是公務員而自豪不已,每見鄉親都提醒他:“快發‘利市’。”“出發前已經包好100封紅包,竟然兩天不到就派完了。”曉彬說。
除了派紅包,令曉彬小兩口洋相百出的是,各路親戚都來拜年,他們常常將“伯伯”認成“舅舅”,將“姑姑”喊成“姨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