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課上睡覺課余追劇 大學生為何“逃離”課堂?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2-12 08:27

      編者按:

      2013年11月,本報以整版篇幅推出《大學生活,能這樣度過嗎?》,大學校園里一些學生“課上睡覺玩手機、課余追劇打游戲”的生活狀態令人震驚,引人深思。也正是這組報道,讓我們看到一個個暮氣沉沉的課堂,以及隱藏其后的一些“并不那么健康”的關系,比如教與學,比如學生與老師。

      究竟是什么讓大學課堂失去活力?讓學生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又讓某些大學老師如此敷衍了事、三心二意地站上講臺?我們繼續探訪,希望從課堂——這個構成大學教育最基礎的肌理入手,透視大學教育本身,挖掘產生這一狀態的深層次原因。

      猶豫再三,李小萌還是按下了手機發送鍵。

      幾秒鐘后,北京某高校教師陳鋒的手機響了,“最近忙著準備出國考試,上課出勤率不夠,期末考試也沒能發揮好。但申請出國對成績要求嚴格,懇請老師高抬貴手。”

      這是他在這個考試季收到的第11條求情短信。“幾乎年年有,今年不算多。”從教才5年,陳鋒卻早已習慣了學生的這種“明目張膽”,“這還只是‘出勤率不夠’。有的學生直到上了考場還沒見過我兩面,張嘴就是‘劉老師,請多關照’。”

      課堂,是什么?《辭源》如此定義,“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校育人的主渠道。教師應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掘蘊含其中的無限生機和活力,使其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可這樣的描述,在李小萌和陳鋒眼里卻都有些“和現實脫節”——因為在校園里,“學生無心學、老師無心教”的情景并不鮮見。

      我們不禁要問:大學課堂,究竟患了什么病?

      大學生為何“逃離”課堂?

      剛應付完期末考試,正在北京某高校攻讀工程碩士的劉達就忙著在網上發帖:“征下學期有償代上課:每天100元,無需筆記,坐著即可。課表私信,非誠勿擾”。

      劉達在北京一家橋梁建筑公司工作,長期在外地承包工程。這個學期的大部分課程就是“代上”替他完成的,“找了個學校的大三學生替我簽到,他反正不愛上自己的專業課,還能趁此賺點生活費,一舉兩得。”沒過兩天,這個在“生活服務吧”發出的帖子就有十幾頁跟帖者“熱情應征”。

      課堂效果怎么樣、氣氛好不好,本是衡量一所大學育人質量的重要指標。可如今的大學校園,上課睡覺、玩手機,甚至逃課、有償代課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之前論壇上還流傳過這樣的帖子,‘請后面說話的同學像中間打牌的同學一樣,安靜一點。這樣就不會吵到前面睡覺的同學了’。”對于這樣的調侃,李小萌和身邊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心照不宣”地轉發。在她的班上還有個男生宿舍,把“上課記筆記、打開水、早操簽到”等事項列成任務單,每天由一個人承包負責,“不值班的人去不去都行,反正點名時有人報信”。

      千辛萬苦“擠”過獨木橋,不就是來學習的?可為何又有如此多的學生不愛上課?是懶得學、學不會,還是課堂沒意思?

      “都有。”大三學生劉景這個學期的課表上,只有一門學界“大牛”的課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剩下幾乎都是他精挑細選的“醬油課”——不太點名、逃課安全、過關輕松、易拿學分,“這些課特別火爆,靠人品才能刷得到。”而此前一項調查則顯示,87.9%的人坦言“醬油課”頗受追捧;63.7%的人認為原因是“受社會‘過關’心理影響,只求過關不重收獲”;61.0%的人認為是“社會功利化風氣所致”;46.1%的人覺得是因為“真正能學到東西的課程太少”;還有人選擇了“升學、找工作需要看分數”“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管理自己”等。

      考試季前,記者來到北京某高校的一門文科課堂。課容量150人的教室內,空著的座位并不多。授課教師趙老師告訴記者,臨近期末,學生怕老師“突襲”畫重點,所以基本上都能“親自來上課”,“最近課上多了,看到不少眼生的學生”。可盡管人在課堂,老師開講后,能認真聽講的人卻寥寥無幾。不少人攤開高數、英語等更難過關的課程資料開始復習。

      “不少老師要么照念課件,要么還是老一套的教材大綱,聽不聽都一樣,考前突擊吧。”因為師姐的一句“千萬別在本校讀研,老師又把本科4年的課件加工加工,研究生繼續念3年”的建議,更因為無趣的課堂,劉景選擇了報考外校研究生,“但愿能多聽到幾節高水平的課。”


      老師為何“漠視”課堂?

      不愛點名的陳鋒是在學生中“口碑比較好”的老師。盡管知道自己的課上也有逃課缺課的學生,可他卻“一點兒也顧不得”這些,“都是大學生了,全憑自覺吧”。7月份就要評職稱的他,腦子里只裝得下那幾件“更重要的事”:評項目、做課題、發論文、找關系。

      “只見過科研成果多破格評職稱的,哪見過因為課講得好提教授的?”中部某高校老師趙平楠所在的教研室,除了完成必要的課時任務,“有些資歷”的老師都不愿多上課,“課時費一節才50元,哪有做項目、拉課題賺得多?我們學校發一篇SCI,直接獎勵3萬元,有的學校獎5萬元,這得講多少節課啊?”

      教學與科研,本是高校教師工作中不可偏廢的兩面,但現有的利益導向機制卻讓上課變成了不少老師眼里“最不重要的‘良心活’”。青年學者廉思曾經帶領30人的團隊,在全國5個城市調查了各類高校的5000多名年輕教師,結果顯示:超過60%的青年教師會把做課題放在給學生上課前面,67.8%的人坦言“教學質量不會影響晉升”,32.5%的人直言,教學壓力主要來自“學校的考核”,把學生的認可度當作壓力的,不足兩成。

      “因為現有學術生產管理體制有量化要求,年輕的老師不申請項目是不可能的。還有就是追逐利益,項目都有錢,有些老師就是奔著錢去申請項目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溫儒敏曾直斥這種“病癥”為大學的“項目化生存”,“很多人當上教授就整天過‘項目化’生活了,很少給本科生上課。我到大學給本科生上課,本是分內的普通事情,沒想到此間報紙還當作新聞專門報道。”

      陳鋒則認為,導致不少老師上課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的原因還有與科研相比,教學指標體系軟、難以實現有效監控。在對美國本科教育的反思中,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雷克·博克將教學稱作“黑箱子”,“沒有人知道其質量究竟發生了多大的改變,盡管經過不斷的試驗、評價和改正,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質量標準采取新的方法,但這些進步并不一定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而他的同事,在哈佛大學任教30多年,曾擔任哈佛學院院長8年的哈瑞·劉易斯則惋惜地把大學這種輕視教學的做法稱作“失去靈魂的卓越”,“現在學術追求替代了大學的教育任務”,“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存貯地,這些大學是成功的,但他們忘記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十幾歲的人成長為二十幾歲的人,讓他們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遠大目標,畢業時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人。”

      “差不多就行了。”剛入職時,陳鋒也曾和這種“不負責任的想法”做過抗爭,可把過多時間放在教學上后,每次同門聚會師兄弟發論文、出項目的速度都讓他有些汗顏。甚至有在外校工作的師弟得知和他帶同一門課程后,直接要走了他精心準備的課件,只為了“可以少花點功夫”。直到有一次,看到所在院系申報經費不菲的教改課題完成后,負責老師的課堂依舊暮氣沉沉,陳鋒選擇了妥協和自嘲,“聽說之前全校上課景象最壯觀的時候,就是本科評估階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趕上這樣的‘好時候’。”

      誰該為精彩課堂負責?

      點擊任意一所大學的網站,每所學校都在強調高校的四大基本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與課堂質量緊密相關的“人才培養”。也幾乎每所學校的校長隔三岔五總要提及“必須堅持本科立校”。

      可這一切“飽滿”的論述,在少了生機與成長、缺乏溝通與交流的課堂映照下,總是顯得有些蒼白——無論是教師對教學的認知,還是學生對學習的態度都表明,很多高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究竟誰該為精彩課堂負責?

      “過去每次談到這個問題,板子總是打在老師身上,說他們忙、沒責任心、只想著賺錢,可社會、學校又是用什么尺度評價學生和老師的?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就是畢業時找到的工作的好壞;衡量一所大學的優劣,就是就業率、考研率、畢業生富豪校友、進國家部委的有多少,老師發了多少論文,影響因子多大……個人成長、人格完善、高尚道德養成幾乎無人過問。社會和大學的目標如此,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難免不醉心于直觀的結果。”陳鋒認為大學失重的“病根”在于理念。

      溫儒敏對這樣的“短視”也很痛心,“現在社會以實用技能為標準收羅人才,輿論更被市場的泡沫所左右。人們為謀生而學習,沒有內在的事業沖動,上大學無非是畢業后好在人才市場上找到買主,賣個好價錢。這種短視的觀念嚴重挖空大學文化的基石,腐蝕現代精英的人格品質。”

      更多的人則認為,在這種理念導引下,各種異化的評價標準“捆綁”著高校手腳,讓大學里的每一個人都茫然自失。

      “評價大學的大學排行榜側重于科研水平,而不是教學質量,于是高校一窩蜂地把資源投向項目、課題,或以高薪吸引杰出學者,而沒有視提高學生素質為己任。評價教師有量化的科研指標,評職稱發多少論文、做什么層次的課題一目了然,教學任務完成最基本的就行。評價學生就按分數,每個班級還有正態分布任務,七湊八弄總能及格。反過來,學生評教也無所謂自己收獲了什么,課好不好過、人厚不厚道、劃不劃重點才最重要。”一環環緊密相扣的評價讓陳鋒有些透不過氣。而在他眼里,前不久教育部下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和浙江大學一年2000萬元設立教學促進津貼的改革未必有大的成效,“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要反思。改革必須傷筋動骨、上通下達。”

      李小萌最后還是得了91分,在班上處于中游。一旦涉及學生前途,陳鋒總是不愿耽誤學生。可他依舊向往能上一節汪曾祺先生筆下西南聯大那樣的課,“聞先生點燃煙斗,我們能抽煙的也點著了煙(聞先生的課可以抽煙的),聞先生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鄧暉] [編輯:楊雨霞] 
    ?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學教學樓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啊v在线观看|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动态图 |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口工全彩无遮挡3d漫画在线|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在人间免费观看未删减|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成年人影院|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人妖ts视频在线观看| 8x8×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日韩美女性生活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91免费观看| 男男gay18|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zmw5app字幕网下载| 日韩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大黑人交xxxx|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日本tvvivodes人妖| 亚洲人在线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caoporm视频|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