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潔︵化名︶留給家人的道別信?記者 潘顯璇 攝
2月14日,正月十五,各家團聚之日,長沙的兩個小學生卻做了一件讓家人驚愕的事——9歲的小曼(化名)和10歲的小潔(化名),兩人帶著千余元壓歲錢,留下一封道別信后離家出走,至今未歸。
今天上午10點,長沙市雨花區紅星國際會展中心,小潔的表姐談可欣拿著一疊尋人啟事,在凜冽的寒風中向路人打聽妹妹小潔的下落。
專家建議,父母對壓歲錢的管理不容忽視,16歲以下未形成正確消費觀念的孩子,父母保管大部分壓歲錢很有必要。
揣千余元壓歲錢離家出走
小潔和小曼都念小學四年級,家住湘府中學附近,兩人既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平時經常在一起玩。2月14日下午4點,兩人結伴出去后便再沒回家。兩家人為此急得焦頭爛額,已在街上尋找了近兩天。
小曼的媽媽懊惱地表示,小曼過年時獲得了1000元錢壓歲錢,本來是讓孩子拿去報名交學雜費、買文具的,結果卻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費用。而小潔過年也攢下了400元的壓歲錢,2月14日學校報名時交了300元,離家出走時身上只帶了100元。
為了尋找小潔和小曼,兩家人調取了沿線路段監控,發現兩個孩子于14日下午4點半乘802路公交車在高升村南公交站下車,并于第二天下午在附近游樂場玩。
孩子留書信:想獨立生活
兩個少不更事的孩子,為何忽然會不顧后果地離家出走呢?
小潔的家人查找線索時,在她書本里找到了一封用鉛筆所寫的信件:“姑媽、姑父、奶奶、爸爸,你們陪伴我好幾年,你們做的事我都記著,可是我有一些壞毛病你們還是不能包容。我和小曼早就想離家出走,為什么我不走,是因為我想讓我的知道(知識)寬廣一些才一直拉著小曼不走。今天我和小曼偷偷走了,你們不要來找我們,因為我們想獨立生活。”
談可欣和小潔在一起生活多年。“小潔父母在小潔3歲時離異,他們各自組建了家庭后,便由我家照顧她,我倆像親姐妹一樣。”談可欣說,小潔平時很活潑,也比較聽話,家人很疼愛她,并不缺乏愛。
小曼的家人不愿對記者透露其家庭情況,但院子里的鄰居告訴記者,“小曼的父母已離異多年。小曼平時古靈精怪,之前就和院子里的其他小朋友商量著要離家出走。”
“這么冷的天,不知道她們晚上是在哪里過的,明天就開學了,真希望她們趕緊回來。”談可欣擔憂地說。
(王先生提供線索,獎勵30元)
專家支招
壓歲錢共管:父母管錢,孩子管賬
2月16日下午,記者在長沙街頭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春節后孩子們得到的壓歲錢從一千元至一萬元不等,如何支配壓歲錢也成了一件讓家長費腦筋的事。
長沙市心理協會秘書長劉正華表示,父母替孩子保管壓歲錢很有必要,特別是16歲以下的孩子,一般情況下不能讓其單獨支配壓歲錢,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在沒有成熟的消費觀之前將錢亂花掉。“待孩子念高中比較懂事后,家長才可以不干預管理壓歲錢。”
不過,壓歲錢是給孩子的,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想法,將孩子的壓歲錢一律收回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還會失去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劉正華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管理壓歲錢,上百元的整錢由家長保管支配,零錢則由孩子自由支配,同時給孩子一個賬本記賬,從賬目上滿足孩子對壓歲錢的支配權。開學時交學雜費、買文具之類,也不妨讓孩子花自己的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