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伊始,內地應屆畢業生進入密集求職期。形象包裝、豪華簡歷、異地求職、高價考證……為了不錯過每一次寶貴的就業機會,不少畢業生在求職包裝上下足工夫。不過,一路高漲的求職花費令他們不堪重負。
據官方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的2013年增加2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面對被稱為“更難就業季”的2014年,蘭州一所高校本科畢業生徐睿從去年底開始幾次往返距離蘭州相對較近、就業機會更多的西安、成都等地。往返異地求職所產生的高昂花費讓她感覺有點“承擔不起”。
“為趕時間,僅往返機票就花費了三四千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異地食宿開銷。”徐睿向中新社記者算了一筆賬,此外,還有制作簡歷、購置職業正裝、化妝品和面試培訓等近兩千元的花費。
就讀于陜西的西北大學本科畢業生趙敏認為,形象包裝與精致簡歷對求職有關鍵作用。“為了向用人單位更好地展示自己,很多同學都會花費一兩千元購置衣服、制作精美簡歷。”從去年剛剛跨入大四開始,拍照片、做簡歷、添置衣服……趙敏都在為找工作忙碌著。
趙敏告訴記者,為了使簡歷更吸引人眼球,他身邊有同學花費近千元制作時長數分鐘的“視頻簡歷”,還有同學花錢制作價格不菲的藝術照。
“大家大把花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能盡快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距離畢業還有數月,趙敏自己也不知道在找到工作之前還得花多少錢,不過他相信,“多下一分功夫,總會多一分回報”。
在不少求職畢業生“押寶”于高昂的花費上時,亦有人選擇理性對待。就讀于湖南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榮翔打算畢業后回家鄉蘭州工作。與其他畢業生異地求職不菲的“代價”相比,他的花費集中在衣服、打印簡歷和車費上,只有不足一千元。
在榮翔看來,盲目去跟風付出高昂的求職成本不一定能“水到渠成”,“現在什么都講究務實,求職也一樣,要盡量把成本付出控制到最低程度”。
甘肅省人社廳高校就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史舉紅18日向記者分析,隨著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居高不下,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這客觀上推動了畢業生求職成本的上漲。對此,甘肅每年都會對“低保”家庭的應屆畢業生給予1000元的求職補貼。
史舉紅認為,適度的求職包裝可能會對畢業生求職有一定的幫助,不過畢業生應該理性求職,將更多精力放在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和實踐能力培養等內在修為上來,這更有益于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