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機器人課堂的培訓機構在育翔小學門前設點招生,學生填信息即可獲贈禮物。晨報記者 王巍/攝
“小孩子沒有安全意識,給個小禮物就把家庭信息說出去了,真擔心這些信息被他人利用。”昨日,有家長向北京晨報96101熱線反映,北京育翔小學校門口有人以送小禮物為名,誘導學生說出家庭信息。對此,專家表示,該行為是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案例一
培訓班禮物做誘餌
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北京育翔小學門口,離校門口約10米的距離,擺著一張小桌子,桌子底部打著一些廣告標語。桌上擺著2個電動玩具、一摞信息登記表、一把鉛筆等物品。鉛筆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筆頭有一條可愛的小魚,小魚的尾部是一個塑料小風車。
“我們是專業從事機器人創新教育的機構,這兩個電動玩具就是我們培訓班里的學生做的。”工作人員開始介紹培訓班的種種優勢,并展示桌上擺放的電動玩具的功能。隨后,她取出登記表,讓記者填寫姓名、聯系方式、孩子上學的班級等。登記表上,已填寫了大約10人的信息。信息填寫完畢后,工作人員便取出桌上的鉛筆予以贈送。記者發現,放學后好多位學生被桌上的小東西吸引,圍著小桌子遲遲不走。
案例二
可疑老太太套信息
“這種方式相對而言是比較正規的,有一個老太太,從上學期就開始在校門口拿著小禮物,誘導小孩子說出家庭信息,昨天還在呢,今天好像沒來。”學生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校門口經常會有一位老太太,拿著筆、本等小禮物吸引孩子注意,并趁機詢問小孩子的姓名、班級、父母的姓名和電話號碼等。“好多小孩子由于想要禮物,便將自家信息‘出賣’了。我家孩子上學期就拿回家一支筆,不過她說填的是爸爸的名字,我的電話,還將電話號碼改了一位。看來平時的安全教育沒白講,不過也沒想到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編瞎話了。”說完,劉女士哈哈大笑。
反應
學校家長很擔心
對此,育翔小學思教處郭主任表示,學校對此事并不清楚,“我們平時都會教育學生要樹立安全意識,不要收取陌生人的東西,也不要向陌生人提供家庭信息。”
王先生的孩子在育翔小學就讀4年級,他對此表示出擔心:“不知道他們將這些信息拿去作何使用,聽說是賣給培訓機構。萬一信息落到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手中,后果就嚴重了。”
說法
專家:或侵犯隱私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擺攤設點”的培訓機構的行為是公開的,能夠識別,可以選擇和判斷,但老太太的做法較為隱蔽,存在欺騙的行為,從法律上講,是對隱私權的侵犯。“小學生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成人的這種行為對他們是一種傷害和不尊重,這些信息有可能會被壞人利用。”他說,學校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并向當地的執法機關、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反映,加強對校園周邊的治安管理。“獲取信息的方式于情于理都不合適,有關部門應加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