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會議室里,張力夫婦和他們五年級的兒子張奕疆談論著一家人的美國之旅(上圖為美國之旅留影)。27年前,在四川大學當教師的張力,因接到國際交流項目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3年,“當時出國的難度用‘擠破頭’來形容毫不為過。”如今,他看到兒子足不出國門,就能在學校入“美國教室”,聽純正美語,受“世界公民”教育。
回憶1987年那會兒的留學路,張力記得很清楚,“這個項目在全國一年只有20個名額,還需要經過學校的層層面試,背單詞、拼口語、寫陳述,可謂擠破了頭……當時,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到200人?!比欢?,上個世紀80年代的出國夢卻被“00后”的張奕疆撞了一下腰。“有外國哥哥姐姐的運動會、有漂亮壁畫的美國課堂、圣誕節給社區送賀卡……”五年級的張奕疆掰著手指,細數著學校的世界公民教育活動,描繪出家門口的國際教育。
前不久,張奕疆參加學校的“72行綜合實踐活動”,擔任演藝公司一行的藝術總監,自己做主選節目,自己花功夫設計節目,自己籌錢演節目……看著這個小大人日漸獨立自主,母親田紅在兒子身上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如今,身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的張力因工作關系常常往返于中美間,但他并不急著幫孩子實現留學夢?!霸趪鴥然蛘吡粞髮W習,區別已經不大。在哪里上學讓孩子來決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