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2日消息(記者 謝大強)如何實現教育均衡?怎樣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文化惠民?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如何得到緩解?……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今年市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新觀點
教師評聘職稱須脫崗交流到薄弱學校兩年
民進海口市委員會經調研發現,我市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和城區學校差距較大,為此提出建議,農村學校應和城區學校結對,由幫扶學校托管,列入年度考核工作內容。薄弱學校校長由托管學校的中層干部擔任,同時把他們學校先進成熟的管理落地生根。托管學校的教師評聘高一級職稱須脫崗交流到薄弱學校工作兩年。
利用撤并后的學校場地改辦公辦幼兒園
政協委員符約明認為,海口學前教育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多三少”,即幼兒園數量多,但優質幼兒園少;幼兒園分布城區多,農村少;民辦幼兒園多,公辦幼兒園少。他建議,政府繼續加大投入,建設更多的標準化示范性公辦幼兒園,同時,合理利用各區撤并中小學后留下的學校場地,改辦成公辦幼兒園,解決農村公辦幼兒園偏少的問題。
謹防取消藥品加成帶來“過度檢查”
政協委員周干認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公立醫院改革,他建議,取消藥品加成以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但也要注意到簡單的取消15%藥品加成往往會“按下葫蘆起來瓢”,可能存在開“大處方”以獲取藥品回扣,“過度檢查”以提高業務收入,必須采取綜合配套措施以徹底切斷醫院醫生與藥品供應商之間的利益聯系。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目前,我市城鎮居民醫保報銷比例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70%,在已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基礎上,將這兩項制度合并實施。”政協委員陳巨輝建議,在全市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籌資方式、報銷支付比例等方面與合并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持基本一致。
新思路
白龍南將建美蘭高級實驗小學
記者從市教育部、文體部門獲悉,今年我市將深入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農村初中校舍工程,加快港灣學校、玉沙學校(二期)、美苑小學、五源河學校新建和市二中改擴建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桂林洋“大學城”功能完善;加快“麻雀”學校整合,在原市青少年宮新建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在市旅職校白龍校區原址改擴建美蘭高級實驗小學;建成鄉鎮公辦幼兒園4所;新建13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城鄉醫院將對口支援
在醫療衛生方面,我市將繼續探索實施“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完善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機制,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協作機制;探索城鄉醫院一體化管理(醫療聯合體)服務模式改革,加強農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力爭創建1—2家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抓好失地農民社會保險參保工作,確保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征繳參保率達98%以上,力爭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指數排在全省前列。
?新思路農民工子女上公辦學校不再難
來自四川巴中的劉先生在海口打工10多年,女兒在海口一家民辦學校上四年級,女兒每年的學費成為他一年打工最大的支出。
劉先生介紹說,女兒原在府城一家以外來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上學,每學期學費2000多元,感覺還能接受,但學校三天兩頭換老師,女兒學起來很吃力。
海口公辦學校接收轄區的外來民工子女就近上學,劉先生滿懷希望到學校咨詢后,為了能辦齊公辦學校所需的“五證”跑斷了腿,但最后還是卡在了辦理房屋租賃證上,因為他租住在坡博村的房東根本就沒有房產證。
為了讓女兒成績跟上,上學期,劉先生一咬牙,將女兒轉學到了海德路一家規模及辦學質量都受社會肯定的民辦學校,但每學期4000多元的費用讓他感受壓力較大。“我們都知道義務教育上公辦學校幾乎不花什么錢,但進公辦學校的門檻對我們這些外來人員來說,還是太高了。”劉先生說,不論外來務工子女還是本市市民的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