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4日消息(記者 林菲 實習生 吳小瑩)“一說到他上網的事,我就頭痛。”市民王女士14歲的兒子因為沉迷網絡不愿上學,讓她一愁莫展,特向本報尋求專家幫助。
家長:孩子一上網就不想上學
王女士的兒子小磊(化名)在海口某重點初中上初二。去年9月,王女士發現孩子接觸了網絡游戲,并且有慢慢著迷的趨勢,到了去年底,小磊已經沉迷其中,不但在家玩,有時也跟朋友到網吧去玩。王女士稱,上個學期自己到外地出差一個星期,小磊竟然一個星期不上學。
今年寒假,小磊跟王女士說,讓他好好上網玩一個假期,開學他就好好學習,王女士同意了,小磊也開始了瘋狂的網絡生活,經常和朋友在外面網吧玩到很晚都不回家,王女士只好到網吧找他,結果每一次都能看到網吧里有大量未成年人在玩游戲。開學后,王女士以為小磊會收心,哪知開學第二天,他就因為前天晚上玩游戲太晚,累得不肯起來上學。看著沉迷網絡的兒子從原來班上中上成績滑落到僅僅及格的分數,王女士心急如焚。
心理專家:引導孩子多思考
海南醫學院心理系副主任岳筱雯分析指出,一般青少年沉迷網絡主要由于現實生活很難贏,而在網絡上他們卻可以控制;其次,現在很多青少年生活當中朋友較少,可以玩的活動、玩具也少,網絡的豐富性就容易吸引他們;另外,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多,許多家長對于家中唯一的孩子太過關愛,為了安全考慮不讓孩子出去玩,間接導致孩子的朋友越來越少,可以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
許多家長對待有網癮的孩子都采取苦口婆心勸解方式,岳筱雯提出了一個相反的嘗試,她認為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提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忙著和家長對抗,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游戲是很好玩,可是你能玩多久”、“玩這游戲幾年后你會成為什么樣子”等。
關工委:強硬制止不如嘗試溝通
海口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家庭教育輔導團副團長符國上表示,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要靠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共同努力,要從根源上抓。
符國上稱,工作多年以來,他接觸過許多青少年網癮案例,一些家庭的不和諧對孩子心靈產生創傷,孩子便到網絡尋求溫暖;一些學校對成績不好的孩子歧視對待,孩子就到網絡尋求認可;再加上社會上網吧的誘惑力大,青少年容易沉迷網絡。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開始玩網絡游戲,不應該強硬制止,可以嘗試和他們一起在家里玩,溝通感情,同時對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做規定,然后慢慢引導孩子利用網絡去學習。符國上說,近幾年,海口的網吧管理力度不錯,但是仍有網吧偷偷對未成年人開放,家長如果發現哪家網吧接待了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應該馬上撥打31652110或110向警方舉報,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
?
相關鏈接:
胡戈創作“咆哮私奔諜戰劇” 創意笑翻眾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