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今年異地高考初審考生350人 誰主管、誰審查,誰確認、誰負責
“根據今年高考網上報名情況,我省今年異地高考初審考生350人。”省考試局局長王賢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4月1日前,公安、人社、教育三個部門的審查情況,將會匯總到省考試局。根據三方意見確定考生的報名資格以及報考批次,并且在省考試局網站進行公示。
據介紹,我省2014年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考報名資格的審查和公示,實行“按部門、分項目”和“誰主管、誰審查,誰確認、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審查、確認辦法。
2013年1月,我省發布“異地高考”方案。隨遷子女本人及其法定監護人符合以下三種情況可以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符合“3個6”(即6年學籍、6年居住、6年社保)條件的,不限報;符合“3個3”(即3年學籍、3年居住、3年社保)條件的,只能報考本科第三批及高職專科學校;符合“3個有”(即有就讀經歷、有合法穩定住所、有合法穩定職業)條件的,只能報考本省高職專科學校。
我省異地高考方案從2014年1月1日起試行,在今年的高考中正式接受符合一定條件的外省籍隨遷子女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
異地高考開閘隨遷子女獲入場券 符合條件的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可在海南報考
“我省從今年開閘試水異地高考政策,讓符合一定條件的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海南報名參加高考,就是保障那些長期在海南工作、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升學權益。”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曹獻坤認為,這實際上是給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教育公平的機會。
訪談
對象: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 省考試局局長王賢
政策啟動保障隨遷子女的升學權益
我省設定的異地高考準入門檻有高、中、低三個臺階。省考試局局長王賢表示,只要外省籍務工人員和隨遷子女符合“3個有”的規定,隨遷子女就可以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取得在我省報考省內高職高專學校的資格。
王賢說,這一規定門檻較低,可以使絕大多數外省籍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能夠在我省取得參加高考的資格,并且可以在我省就讀高職高專學校,體現了我省對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人文關懷。
曹獻坤表示,設置不限報的門檻,主要是讓那些真正長期在海南居住、生活、從業的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在我省接受平等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享受與有海南戶籍考生同等升讀大學的權益,讓政策惠及那些為海南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嚴格審查預防“高考移民”卷土重來
如果務工人員和隨遷子女符合“3個6”的規定,隨遷子女不僅可以在我省參加高考,而且還可以取得不限報資格,報考在我省各批次錄取的所有學校。
對此,王賢表示,不限報門檻有一定的高度。由于歷史原因,我省基礎教育自身的發展仍沒有改變落后于其他省份的現狀。我省對取得在我省參加“異地高考”不受報考批次限制的資格,做了“3個6”的具體要求,而且“3個6”的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據了解,我省2014年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考報名資格的審查和公示,實行“按部門、分項目”和“誰主管、誰審查,誰確認、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審查、確認辦法。“其中公示將實行學校、市縣、省三級公示制度。”
王賢表示,首先對異地高考的報考資格要嚴格審查,不能讓鉆政策的空子。其次不能將符合條件的考生拒之門外。對于不符合報考條件的,有關部門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疏導工作。
啟動試行
會考慮具體實施情況微調政策
自我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頒布,特別是1月8日今年高考正式啟動網上報名之后,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報名還是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
是否可以補交三年或者六年的社保,或者是如何證明連續三年或者六年的居住……是否可以補之前的手續,是詢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據了解,省政府文件規定,靈活就業人員不能向前追補社會保險,只能向后延交。至于用人單位的從業人員,如果出現單位漏保的情況,可以持單位原始的會計工資憑證和勞動合同書等材料,通過單位補繳各項社會保險。而一些外省籍家長由于之前沒有辦理暫住證,因此三年或者六年的連續居住無法認定。
對于這些今年接受報名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王賢表示,政策是今年開始“試行”,這就意味著后續會根據實施情況進行政策的微調。
王賢重申,鑒于我省曾經出現過比較嚴重的“高考移民”現象,因此我省的異地高考政策制定要充分考慮外省籍務工人員和隨遷子女以及本地考生兩大群體的利益,實施的政策必須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本報海口3月18日訊)
“3個6”:6年學籍、6年居住、6年社保,不限報。
“3個3”:3年學籍、3年居住、3年社保,限報本科第三批及高職專科學校。
“3個有”:有就讀經歷、有合法穩定住所、有合法穩定職業,可報考本省高職專科學校。(郭輯)
?
連線
海口景山學校外省籍高三學生感嘆:不回戶籍所在地,高考時更有信心
班級排名第26名,年級排名第42名。這是海口景山學校高三年級男生莊小盛(化名)最近一次的學校考試成績排名。
班主任胡成明老師告訴記者,在進行標準分的換算之后,按照海南往年的錄取分數線,莊小盛的成績介于高考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之間。“如果高考中發揮得比較好,可以沖擊考上一本院校。”
莊小盛1995年出生在海口,先后在海口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學業,2011年中考之后進入海口景山學校讀高中。不過莊小盛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在中考的時候他比其他報名的同學多填寫了一份“非海南戶籍考生報考普通高中學校承諾書”:承諾回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
2012年秋季進入高二年級學習的莊小盛,父母還在考慮要回到戶籍所在地廣西老家進行讀書,從而便于2014年在廣西參加高考。如今海南異地高考方案啟動,像他這樣戶籍不在海南的高中畢業生也可以在海南參加高考了。
2013年年初,海南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出臺,從2014年開始符合一定條件的外省籍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可以在海南參加高考。在莊小盛和父母一起對照政策之后發現,其中政策要求最高的報考門檻要求“3個6”即“六年居住、六年社保、六年學籍”也符合。
說起現在的學習成績,莊小盛有點慚愧:因為高中入校后認為無論自己多么努力,將來還要回到廣西參加高考。“一想到廣西那邊使用的教材以及老師的教學,都會和海南這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的情緒就松懈下來,學習抓得并不緊。”
符合“3個6”不限報的條件,盡管報名資格還在審查當中,19歲的莊小盛毫不放松備考:“不用回到戶籍地參加高考,讓我不用離開父母回到并不熟悉的戶籍地參加高考,我有信心沖擊一本院校。”
手記
嚴格監管有效防堵“高考移民”
出臺異地高考政策之后,只有切實執行政策中的限制條款,才能有效地防堵“高考移民”。對于條款中規定的固定住所、連續學籍、穩定職業、參加社會保險等內容,如何在將來的高考報名中進行認定,顯然需要我省相關政府部門的嚴格把關。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本地家長,對那些真正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在本地參加高考并不反對,因為他們深知這些孩子多年在本地同本省的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資源,學習的環境和學習的內容基本相同,雖然擠占了一定的升學名額,但畢竟是在公平競爭。他們真正擔心的,是對于有可能出現的“空掛學籍”等現象。
近年來,為防止“高考移民”,不少省份對在本省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有過不少規定,除了要有本省戶籍,還要有固定住所和連續學籍。但這便派生出了“空掛學籍”的現象,使得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依然可以成為“高考移民”。
在一些高考錄取比例、一本錄取比例明顯高于周邊省市的省份,一直存在著大量的“空掛學籍”的現象。這些“空掛學籍”孩子的父母的戶籍和工作都在臨近的省份,但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獲得了“高考移民”城市的戶籍。
這些孩子平時也在父母身邊學習和生活,等到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省市統考,他們就回到“高考移民”城市所在地區參加考試,以獲得連續學籍,最終順利參加當地高考。他們一方面享受父母所在地的優質教育資源,一方面又享受高考所在地能以較低分數上更好大學的便利。而海南省又同時具備錄取比例高、教育相對落后的特點,更是那些想走“捷徑”上名校的學生“空掛學籍”的理想寶地。
杜絕“空掛學籍”現象的發生,就能有效防堵“高考移民”。杜絕“空掛學籍”,就要有嚴格的措施來保障異地高考政策中要求的各項條款得以切實執行。既要責任到人,又要將參加異地高考的學生“隨遷子女”的身份、信息在高考前公開,以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信息公開是杜絕“空掛學籍”成本最低又最為有效的方法。
異地高考政策解決的正是那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升學考試問題。保證嚴格執行相關條款,一方面切實保障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參加升學考試的權利,同時也是對有本省戶籍的考生權益的維護。
有教育觀察人士認為,“異地高考”政策的貫徹落實是大勢所趨,我們希望海南本地的考生,要練好內功,迎接挑戰。同時,我們也希望海南的基礎教育快速提升、快步發展。
?
?
?
?
相關鏈接:
海南2014年異地高考初審考生3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