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園后面有口老井,中午課間休息,段啟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挑水
????午后,陽光燦爛。鄉間小路上,油菜花掩映。孩子們成群結隊地趕去上學。上個月,胡國興老師已年滿60歲,他還在繼續為孩子們上課,“把這個六年級送走了再說。”胡國興任教于德陽中江柏林中心小學金柏村小,已在這教了整整40年書。和他一起堅守的,還有5名老師。但都和胡國興一樣,他們也快退休了。“年輕老師不愿來,我們走后,不曉得誰來教這100多個娃娃?”胡國興有點發愁。
????從私塾到晚清秀才成立的國學班,再到1949年后的鄉公學和如今的村小,金柏村小有著近百年歷史。晚清秀才是胡國興岳父的哥哥陳錫依(音)。華西都市報記者唐金龍攝影譚曦
????留守老師退休了還繼續站在講臺
????我是這個村的人,對這里熟悉,習慣了這里的一切,所以從沒提起過調動
????昨日下午,在金柏村小六年級的講臺上,胡國興穿著過膝的灰色大衣,挺直身板在黑板上寫著數學公式,沒有完全被帽子蓋住的白發從帽檐處溜出來。身后二十多雙眼睛盯著他的背影,孩子們還不知道:胡老師就快退休了。
????由于舍不得這些從一年級就教起的娃娃,而且沒有新老師來接手,胡國興選擇了繼續留在三尺講臺,“把這個六年級送走再說。”
????兩排瓦房中間的操場上,幾棵法國梧桐落得只剩幾片疏落的葉子,其中一棵已長出了新芽。長約一尺的鐵筒掛在其中一棵的枝椏上,銹跡班駁。下課時,值日生用小鐵錘敲響鐵筒,清脆的鈴聲在學校上空蕩漾開來。
????聽見鈴聲響起,胡國興合上書本:“下課。”當他走出教室,身板不再挺直,微微弓著身子走著。
????“26號,我就正式領退休本本,在這個講臺上站了四十幾年,我也算光榮退休了。”胡國興擰開茶杯,喝了一口熱茶,緩慢地說著,聲音很輕,臉上掛著微笑,“我主要教數學,也教思想品德、生活等課程。”
????這個六年級是他送走的第七輪學生,“基本都是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畢業,然后又接手一年級,就這樣一輪又一輪。”雖然年齡到點,領了退休證,但胡國興選擇了堅守:把這個班級帶畢業。
????“這個學校的歷史很長,在我岳父的大哥創辦國學班之前就有私塾了,九十多年了。”胡國興說,他曾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后來成了這里的老師。他的一雙兒女,也從這里畢業,現在女兒在四川師范大學任教,“愛人五年前就到成都帶孫兒去了,當時就叫我過去,我舍不得這幫孩子,就留下來成了留守教師。”
????為什么一直都沒調動過?胡國興說:我是這個村的人,對這里熟悉,習慣了這里的一切,所以從沒提起過調動。
????“這個村里四五十歲的人我基本都教過,然后是他們的兒女。現在又教他們的孫輩,教了三代人了。”胡國興走在村里,不論誰見到他,都會叫“胡老師”,“四十幾年前,我才十六七歲。剛教書那會兒,村里的長輩老人喊我老師,我還不好意思呢。”
????夫妻拍檔不希望這里成“夫妻小學”
????“該不是我們兩口子挑起嘛,那又成‘夫妻小學’了。”楊倫沒接話,眼眶紅紅的
????胡國興是這所學校第一個領退休證的老師,接下來在今年9月,還有兩名老師要領證退休。明年會有一個,2016年還會有一個……然后,就只剩一個教師了,學校負責人楊倫說。
????“我17歲開始教書,在這個學校也有整整30年了。”楊倫說,他一到這就和胡國興搭檔,胡教數學,他教語文。據他介紹,這個學校差不多一直由他們這六人挑著,“大概2005年時,來過一個年輕女老師,后來調走了。”
????“主要是現在的大學生不愿來。莫說是我們村小,就連中心小學都留不住。”楊倫說,前兩年柏林中心小學分來一個大學生,到學校看了一眼就走了,“鋪蓋卷兒都不要了,還是學校后來給送回去的。”
????楊倫的愛人王桂華則負責學前班。她說,這個學校不缺生源,可是老師快青黃不接了。這個村小不僅有當地村子的孩子,還有周邊幾個鄉鎮鄰近村子的孩子,“五里路以內的娃娃都在這里讀書,有100多個呢。”
????據了解,這所村小到柏林中心小學有十里路,到龍臺鎮中心小學也有八里路。
????見老師們聚在一起聊天,幾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湊了過來。王老師便叫他們趕緊回家,“你們幾個不聽話,今后不給你們戴大紅花。”見老師這樣說,幾個小家伙一溜煙兒跑出了學校,然后從大門外的柱子后探出腦袋來,嘻嘻地笑。
????“楊倫啊,等這些老師都退休了,我看你一個人咋挑?”王桂華轉頭對楊倫說,“該不是我們兩口子挑起嘛,那不是又成了‘夫妻小學’了喲。”楊倫沒接妻子的話,但眼眶濕潤了,紅紅的。
????時光片段:太師椅上的授業春秋
????課間,孩子們都在操場上捉迷藏、跳皮筋,歡鬧聲盈滿整個校園。
????周輝笑瞇瞇地從學生群中走過,來到辦公室,在一把破舊的太師椅上坐下,翻開書本,開始備課。
????和這個學校有關的老物件還有么?合上書本,取下老花鏡折疊起來放進上衣口袋,周老師起身來到隔壁的儲物室,指著一架舊床下銹跡斑斑的鐵鐘,“這個也是以前留下來的,前些年敲破了,才取下來換上了鐵筒。”
????在段啟明老師的幫助下,重新將這個已銹破的鐵鐘掛在梧桐樹上,“當、當、當”,段老師敲打著鐵鐘。
????中午留校總得有人看著孩子們
????中午放學,學生們一下子涌出了校門,學校安靜了。目送最后一個學生走出校門,胡國興才和同事們離開。段啟明和陳開華因為家離學校太遠,就留在學校里做飯。沒有水了,段啟明挑起水桶走向村里的一口井。“段老師,段老師……”見到老師挑著水桶,村里的孩子圍了上來。三個小家伙在前面跑,路過一片梨花林,片片梨花瓣從段啟明頭頂飄過。
????“我和陳老師輪流做飯,一般都是紅苕稀飯,養胃。”段老師把米淘了放在鍋里,拿出一根紅苕削皮。他們這樣已經很多年了,“一是離家遠難得走,二是學生回去吃了飯就到校,總要有人看著。”飯還沒有做好,就有學生來了,趴在窗臺上看著老師做飯。
????學校鄰居看著小伙變成老頭子
????95歲的馬萬興住在學校旁,學校后門直通他家院子。“這里以前是一個私塾,教書先生用竹篾在地上寫字,教大家認字。”馬萬興回憶,學校最先是座廟宇,教書先生把一間屋辟出來當學堂,“打我記事起,這里就有教書先生。”胡國興說,后來這里來了很多老師,學生也從四面八方涌來。馬萬興63歲的兒子馬代順就是其中之一。馬家門前有一口老井,似乎還能講述當年這所學校的輝煌。“那個時候,學生打水都要排很長,自己用砂鍋煨飯。”
????學生越來越多,從最初二三百人一下子翻了番。顯然,讓學生們自己做飯不得行了,學校成立了伙食團。這個四合院更加熱鬧了,老師住在這里,學生也住在這里。今年72歲的黃忠玉說,她家一直就在學校旁,“1949年后開始招女生了,老師就喊我去讀,我爸不讓去。”
????為了讓老師和學生有糧食和蔬菜,當時鄉上和村上還給老師們分了土地,老師和學生在這里種菜。
????“現在學生越來越少了,這些老師也從原來的小伙子成了老頭子了。”馬萬興用顫抖的手推開學校后門,看著來上學的孩子說,然后輕輕合上門,退到自家院里。馬萬興說,他看著胡國興、周輝、黃忠華這些老師來到這里,又看著他們從小伙子變成了老頭子,還將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這個鄉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