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你在微博上虛度光陰,如今的你又在微信上蹉跎歲月。你是不是每天都不知倦怠地刷新著朋友圈?但如果你只是用微信來聊聊八卦、曬曬美食風景,認為朋友圈存在的意義只在神侃閑聊、打發時光,或者“物質”地指望利用熟人發點小財,那說明你還沒有發現朋友圈的“勵志”新價值。
????監督“利器”你用了沒
????你知道朋友圈能監督學習、生活,幫助我們養成好習慣嗎?
????微信里,就聚集了一群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們,以每天健身、早起、讀書等為目標,先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曬承諾,然后每天“簽到”,讓好友們共同監督自己完成計劃。實踐證明,這招兒還真管用。
????80后小伙兒王建一個月前體重是220斤,他立志減肥已經1年多了,可是因為偷懶、拖延,遲遲沒有付諸行動。上個月王建發現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好友在曬減肥計劃,于是他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套簡單的減肥計劃發到朋友圈,并每天分享自己晚飯和健身時的照片,接受好友們的監督。“有一天,我懶得跑步了,就想偷懶,沒曬我的健身照片,結果好友們不樂意了,在微信上對我‘輪番轟炸’,當晚硬逼著我補上了。”這讓王建深感“鴨梨山大”。不過,付出總有回報,令王建欣喜的是,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他竟成功減肥12斤。
????同樣接受微信朋友監督的還有網友“于君”,她是典型的“夜貓子”,可早上卻怎么都起不來,常常整天都沒精打采。為了治愈自己的“瞌睡蟲”,她加入了微信“早起者聯盟”,每天睡覺前在朋友圈里“吼”一聲,承諾次日早上幾點起床,第二天再按時到群里“簽到”。有一天她偷懶多睡了一會兒,沒有回應群主的呼叫,結果只能接受懲罰,在微信群里唱一首搞笑歌曲。“于君”說,加入“早起者聯盟”半個月后,她每天早上6點就能自然醒。
????記者在果殼網上搜索發現,一些網友紛紛自發組建了“早起者聯盟”或“戰拖(延癥)協會”等微信群。許多網友表示一開始的確是迫于眾多朋友的“集體壓力”不得不履行承諾,但日久天長,好習慣就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