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
????在北京市教委18日公布的《意見》中,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凡年滿6周歲(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北京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均須按區縣教委劃定的學校服務片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免試就近入學。
????完成小學教育后的學生,各區縣教委要在北京市教委統籌指導下,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進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單校劃片學校采用對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對口接收片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入學。多校劃片學校,先征求入學志愿,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的初中,學生直接入學;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初中,以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學生。隨機派位工作由區縣教委統一組織,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參與。
????持有區縣教委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全國博士后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等證明的適齡兒童,按本市戶籍對待。
????非北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五證齊全”通過審核后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
????取消“共建” 削弱校長權力
????根據新政策,對于以往招生過程中爭議較大的共建生,北京市將從今年起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共建生制度。
????“共建”的取消意味著北京市義務教育正在向特權說“不”。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共建生’作為歷史產物,隨著政府對教育保障作用的增強,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應該取消。這將為更多學生提供進入優質學校學習的機會。”
????此外,為保證過程透明,北京市將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記錄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并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
????這兩個系統進行網上信息采集,為每個學生標定屬性。每個孩子按照政策就近去哪所學校,一目了然。學生的流動都可以在學籍系統里面看到,不正常的流動如何產生、從哪個環節產生,都能夠進行監控,有據可查。
????從今年起,招生蛋糕多大、如何切分不再由校長說了算,而是實行計劃管理。各區縣按照學齡人口數量、小學畢業生數量和中小學校辦學規模等制定小學、初中招生計劃并報市教委備案。
????這套辦法實施后,每個學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學位,都在監控當中。校長不能再私招“借讀生”了,因為沒有學籍,就沒法納入升學服務系統。校長的權力被削弱的同時,各級教委也沒有絕對的特權去操作。
????把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大
????從今年春節開始,北京市各區縣接連公布了北京教育改革的“新地圖”,206中學并入十一學校,人大附中與翠微中學、衛國中學合并,青年湖小學一年級新生小學畢業后直接進入171中學……今天,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讓這張地圖更加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不只是入學途徑等簡單的措施,而是一個“內外兼修”的一攬子工程。“從外練筋骨皮到內練一口氣,就是要把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大。”李奕說。
????從北京市各區縣教育新地圖中可見,所有區縣都把提供優質教育供給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進,存量盤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擴建學校,又做減法——整合資源,將一些薄弱校并入名校,進行一體化管理。
????截至3月30日,幾乎每個區縣都拿出了優質學位增長的“計劃表”,計劃最長遠的是東城區,提出在2020年前,6年內全區優質學校增加33所,增加優質學位6450個。多數區縣做了3~4年內計劃,石景山3年內新增學位7600余個,門頭溝新增1.5萬余個,房山9580個,大興4.3萬余個,順義1.8萬余個;豐臺區4年內新增學位近4萬個,通州增4萬余個。
????此外,從9月起,北京市將有近130所小學首先與高校(20所)、國家或市級藝術機構(國家大劇院)等展開合作,進行特色學校建設。今后幾年,北京市還將逐漸增加學校數量,讓每個老百姓家門口都能有優質的學校。
?
?
?
?
?
相關鏈接:
遵規守則是落實義務教育入學新政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