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出國熱
????近日有報道提到一種留學怪現象:明明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留學,但一些小留學生卻趁暑假機會,回國找英語培訓機構進修。這聽上去有些荒唐。
????外語學習最重要的是語言環境,可孩子們為何會放棄呢?其原因之一,是中國學生對美國高考有應試需要。在美國高考中,大家熟知SAT,還有一種ACT,因為側重理科,更合中國留學生胃口。但ACT考試也不容易,有數學、閱讀、科學推理和作文測試,時間緊迫,做題反應尤其要快。而國內很多英語培訓機構,都有針對美國高考的強化應試班。所以,對一些留學生來說,回國明著看是上英語補習班,其實是一種應試培訓,為參加美國高考備戰。
????一些小留學生“回爐”學英語,和他們國外生活方式也有關。別說十幾歲出國的中學生,不少中國大學生赴海外留學,因為語言、環境等因素,也會出現“水土不服”。即使在國外,他們仍然過的是“中國式生活”:朋友圈都是華人,平時交流用普通話;上網瀏覽新聞,仍然習慣上中文網站……身在國外,除了上課時間能接觸英語,業余生活依然停留在“中國時區”,對英語學習并無幫助。曾有留學機構統計,在海外習慣過“中國式生活”的孩子,學業往往比較吃力,甚至功課“亮紅燈”,有的還因為跟不上而被迫回國。
????留學生需要海歸“補差”,究其深層次原因,是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更多依賴老師,老師也盯得緊,教學習方法、梳理知識重點等,學生只需照著做??稍趪?,很多課堂是自由開放式,老師只是稍加引導,學習更多要靠自己推敲。所以,很多從小“被應試”的中國孩子,離開了老師,變得不會學習,也不會尋找學習資源。
????如今,各種網絡教程隨處可見,可以說遍地都是學習寶庫。中國孩子無論在國內外接受教育,都應該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在豐富的學習資源面前,不要成為沒法吸收水分的“花崗巖”,而要當一塊善于吸收的“海綿”,讓自身儲備更加完備才好。
?
?
?
相關鏈接:
留學生頻發交通事故 律師提醒“防御性”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