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午,網上一則“復旦177名學生聯名上書上海高院為林森浩求情”的消息,讓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再次成為焦點。這封“求情信”希望法院不要判處“死立決”。
" />
2月18日,林森浩一審被判死刑,其父法庭外掩面哭泣
復旦177名師生簽名的“求情信”
????5月6日中午,網上一則“復旦177名學生聯名上書上海高院為林森浩求情”的消息,讓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再次成為焦點。
????這封“求情信”希望法院不要判處“死立決”。它迅速導致兩種對立觀點的激烈交鋒——一種認為判處死刑并立即執行“量刑過重”,另一種則痛斥“求情”是投機,“慷他人之慨”。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上書求情”的參與者、持不同意見的復旦學生、本案被害人黃洋的摯友以及林森浩的律師。盡管觀點迥異,但幾乎所有人都提及謹慎對待生命。
????審判是法院的事,有無一封“求情信”對最終結果不會、也不應該有影響。但這封信帶來的關于“生命”的思辨討論,值得關注。
????“求情信”
????“他并非惡貫滿盈之徒”
????177名學生簽名的“求情信”,以“復旦學生”的名義直接發給本案二審法院——上海高院,請求不要判處林森浩死刑立即執行。仔細分析這封信,主要主張有二:
????首先,生命是珍貴的。世界上已有127個國家廢除了死刑(俄羅斯也事實上停止判處死刑多年)。美、日雖未廢除死刑,但都極為慎重。中國經濟社會在高速發展,“以漸進方式逐步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應該從林森浩案這一個案開始。
????信中還說,林森浩的同學們了解后認為,林除此次涉案的嚴重行為以外,并非一貫兇殘,即“他不是一貫的惡人”。他平時的表現恰恰是比較好的,如“對學弟學妹熱心,肯幫助他們”,“對病人是負責的,態度是認真熱情的”,學習、醫療實踐認真踏實。他性格十分內向,喜怒不現于形,講話直來直去,但學習和科研能力很強。又如,參加研究生會的義診熱情積極。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家境貧寒的他從生活費中省吃儉用捐出800元(每月生活費僅200多元),是同學中捐款最多的人之一。發表過8篇學術論文,得到過國家獎學金(2萬元)。此外,病人送的“紅包”,他堅決拒收。他平時節儉、樸素(農家子弟,母親還患有心臟?。?。
????總之,致信的學生們認為,林森浩不是惡貫滿盈的人。信中提到:“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強調確保死刑只適用于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故建議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執行,給他一條生路,讓他洗心革面,終生痛悔自己的罪行,并在將來有機會照顧好黃的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