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大學生在課業和就業壓力的夾縫中艱難求生時,山東 大學的三名大二學生自己當起了老板,公司手續齊全、合同完備,創立不足三月便已盈利,更有企業家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三人還喊出口號:“大學生覺得前途渺茫不要緊,來‘斑馬線’, 我讓你實現自我!”
從好哥們到合伙人
于志遠、馬文川、柴政均是山東大學大二本科生,標準的“90后”。今年3月中旬,三個人來到工商局,注冊了“斑馬線文化傳播公司”,主營教育類相關產品,開始了創業生涯。
于志遠是山大數學院“學霸”,學習成績和綜合測評成績均為學院第一;馬文川和柴政則就讀于新聞專業,善于溝通和宣傳。三人原本就是朋友,后來在一次聊天中,無意中發現各自都有創業心思,便一拍即合,要在一起“玩事業”。“我是濟南考生,了解學生高考的艱難,也了解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既然是學霸,總得發光發熱造福后人吧?”于志遠打趣說。而這,也正是他們選擇做教育類公司的初衷。經過調研,他們發現,目前的大學生家教行業存在大學生、中介公司、家長三方脫節的弊端,大學生授課水平無人考證、中介公司牽線搭橋賺足了錢,真正受損失的是家長。而且目前的中學課本知識呈散狀分布,沒有形成體系,大部分學生只能死學。所以他們決定搞“一條龍”服務,從大學生教師培訓、獨有課本的研發,一直到給學生授課、接受家長反饋。
培訓家教使用自編課本
于志遠他們三個人成立的公司叫“斑馬線”,聘請的家教都是山東大學學生。這些人需要經過嚴格筆試面試才有資格接受培訓。經過培訓課程才能向學生授課。他們三個人說,這樣是對學生和家長負責任。記者了解到,為了貼近考生需求,公司將筆試內容設定為高考考試真題,以此來測試應聘者的解題能力;面試為試講,以測試授課能力。他們還在面試中加入“學生不聽課”、“學生要求再講某個細節”等突發狀況,以測試應聘者的臨場應變能力。
為了讓授課更符合考生需要,他們還編寫了自己的教材。教材是由于志遠牽頭,十幾位學霸共同完成的,內容系統化,且多為基本題型,他們把題分為幾大類,讓學生“看到題干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怎么解”。
“90后現在在玩著賺錢”
“斑馬線”的亮點還在于大學生教師與家長“只談學習不談錢”,授課完畢后市場部成員將進行電話回訪,只有得到好評的家教才能獲得全額工資。馬文川解釋,這是對學生負責任,也能推動家教們不斷提高授課水平,所有的家教機構都應該往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教完課就拿錢走人。這個制度獲得了家長們的青睞,有些學生的成績提高顯著,家長也開始為他們拉客戶。
如今,在學校的幫助和老師、家長的支持下,斑馬線公司已經逐漸步入正軌。說起開公司干事業,三個人已經能聊的頭頭是道。于志遠說,在很多人眼里,90后開公司就是個玩笑,但他們沒看到90后的認真和眼光。“90后現在在玩著賺錢。”當然,這種“玩”并不是糊弄,而是心態。“在愉快的合作中,錢進了腰包,何樂而不為呢?”
?
?
?
?
?
相關鏈接:
焦裕祿成校園偶像 河南大學生親切稱“焦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