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學車的同學“老五”是一名刑警。“老五”之前會開車,只是野路子不規范,師傅糾正起來反而更麻煩。桿考、路考之前,“老五”卻是信心滿滿。他的口頭禪就是:“馬上去托人。”
????“老五”的“馬上去托人”其實反映了一種大眾的“熟人心態”。最近,筆者也被不斷地被“馬上去托人”。因為今年幼升小、小升初入學新政策的實行,許多孩子面臨入學的朋友紛紛求助:與四中有沒有關系、與人大附中有沒有關系、與實驗二小有沒有關系、與史家小學有沒有關系……其實,筆者與基礎教育的任何中小學都沒有關系,只不過多年接觸培訓教育,不知怎么讓人覺得理應與所有的中小學校長都很熟。
????當然,朋友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病急亂投醫”,面對劃片、派位的幼升小、小升初,只有能夠“掌控”自己孩子的“去處”,方才能讓朋友們高懸的心方能落回原處。只可惜,即便筆者熟識那些中小學名校的校長,校長們誰也不敢在新政面前當“出頭鳥”。
????據傳,市里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條子生”的情況,密切關注“條子生”的現象,唯恐找不到“現行”案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推優比例減少、共建生取消的前提下,任何異常的學生入學都有可能成為抓“現行”的“把柄”。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年,那些中小學名校的校長們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絕各個方面托過來的關系了。“馬上去托人”確實有可能成為今年子女入學的一句空話。
????北京市“大刀闊斧”的升學政策改革,正是順應了“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的要求。就近入學、取消共建生等入學政策,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各所學校校方的權力,而以更為社會化、透明化、均衡化的手段,以“同一起跑線”的形式,平抑多年以來社會各界對于“入學問題”的詰難。
????事實上,北京升學政策的改革,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推動中國社會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變。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熟人好辦事”的觀念根深蒂固。背景和關系是“熟人社會”的典型話語。所以,有人把“熟人社會”亦稱為“關系社會”、“后門社會”。之前,“入學問題”的怨聲載道,就是因為一些“關系”、“背景”引發了義務教育缺乏公平性的關注。
????“熟人社會”強調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辦事大多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淺程度,關系越親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員用來實現其實利目標。因此,“熟人社會”也被認為是引發社會腐敗、導致社會風氣敗壞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當前社會出現營造“陌生人社會”的呼聲的原因。
????美國知名學者弗里德曼有一段關于“陌生人社會”的經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脅我們,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建筑我們的房子,用我們的錢投資……”其實,“陌生人社會”是一種制度完善的社會,人們完全依照各種各樣的制度行事,排斥人情糾葛和人情壟斷,摒棄拉關系、走后門等現象。歸根結底,“陌生人社會”就是以法律為基礎的“法制社會”,人們遵從制度化的生存。
????“陌生人社會”并不是杜絕人們的交往,而是讓人們的交往變得更加單純,不再有什么功利的成分。“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只有在“陌生人社會”才能真正實現。
????
?
?
?
?
相關鏈接:
海南嚴禁義務教育階段設重點班 加強審核入學年齡
五部門禁令能否成遏制“以錢擇校、以權入學”猛藥
劉利民談中小學招生入學:建好“籠子”照好“鏡子”
教育部:堅決查處“以錢擇校以權入學”等行為
小學及初中入學嚴禁面試等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