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大工薪家庭來說,出國留學消費意味著巨大的投入,投入背后又必然包含對高回報的期望。然而,近年來屢有調查顯示,海歸的求職預期正在不斷降低,海歸回國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普遍不高。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更爆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回國就業起薪4000元人民幣的新聞。留學資費不菲且年年增長,海歸薪金卻呈現如此落差,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我們專訪了留學監理服務網創始人胡本未先生。
????即使海歸拿低薪是真實現象,我們也不能僅以某個人的情況來定論海歸整體薪酬走低,并進而推論海歸的價值降低,即海歸貶值。
????如果僅以就業、薪酬作為衡量留學價值的標準,用人市場的現實和客觀規律會給這樣的“海歸”一個重重的教訓。
????留學人數走低是正常現象
????記者:您在今年年初曾經有一個觀點,2007年-2012年這五年間,出國留學人數的增長是爆發式的,也是非理性的。您預測,2014年將是出國留學熱的“拐點”。您的判斷有何依據?
????胡本未:今年年初,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未達到媒體和市場的預期。對于2014年甚至接下來幾年的自費出國留學態勢,我持謹慎的樂觀態度:自費出國留學人數可能會小幅增長,但增長率繼續下降。
????上述判斷主要基于以下理由:首先,留學的經濟成本越來越高。其次,無論是否理智,對留學回報期待的走低肯定會影響一批人的留學計劃。再其次,留學生的結構調整也是影響留學人數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我所掌握的用戶數據分析,還是來自國外發布的中國留學生數據,抑或是媒體報道的信息,都反映一個現象:留學持續低齡化,而申請研究生的人數走低至少是人數占比走低。相比于申請研究生,能夠承擔巨額低齡留學成本的家庭還是少數。同時,風起云涌的高中國際班也延遲了低齡留學生的出國時間。這是所謂“拐點”或“震蕩期”的正常現象。
????我們不能因為去某些國家留學的人數降低或者幾乎不增長,就悲觀地認為自費出國留學必成“昨日黃花”。畢竟,不留學是家庭的理智選擇,出國留學也是家庭的理智選擇。
????海歸薪酬走低影響留學選擇
????記者:在您看來,海歸薪酬走低是否代表海歸貶值?海歸薪酬走低又是否會給出國留學熱降溫帶來實際影響?在國外高校學費漲價、海歸薪酬“走低”的背景下,對于工薪家庭孩子來說,留學的價值是否被高估了?
????胡本未:我們討論的“貶值”應該是泛指價值降低。在我看來,即使海歸拿低薪是真實現象,我們也不能僅以某個人的情況來定論海歸整體薪酬走低,并進而推論海歸的價值降低,即海歸貶值。這里,我們需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海歸的平均薪酬走勢到底如何,這勢必是一個較長期的數據,不然“走低”一說無法成立,而現在并沒有這個數據。第二,應當放到市場和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來看“走低”的問題。當前,一方面,人才市場競爭激烈,供過于求,由此導致勞動力價格下降,這不是海歸或者說留學行為本身的過錯。另一方面,薪酬的購買力確實下降了,從這個角度理解海歸薪酬走低或“貶值”并不為過。
????從長期來說,現有的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海歸在職業發展過程中薪酬提升的速度較“非海歸”普遍更快。然而,如果拋開對于薪酬的增長預期,薪酬“走低”確實會影響一批人的留學選擇。
????至于對工薪家庭的孩子,出國留學的價值是否被高估,本質上說的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工薪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發展問題,在當下的中國,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教育投資回報的范疇,我們應該將其放在政治學和社會學的視野下來討論。在目前社會階層可能正日益被固化、不同階層的人占有資源的差別越來越大的形勢下,對工薪家庭孩子而言,留學也許是沖破某些藩籬、重新為自己贏得生產力的途徑之一。當然,我們絕不能回避留學的直接經濟支付成本,給中國一般意義上的工薪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和高風險。是否該出國留學,必須因人而異地分析,理智對待。
????摒棄功利找回留學真價值
????記者:有人認為,對于“與其糾結著去哪里留學、留學后怎么就業,還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想清楚自己該不該留學。”您怎么看待這個觀點?
????胡本未:這個觀點可能有些“簡單粗暴”,但是很有道理。我們不妨把話說遠一點:出國留學到底學什么?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出國留學潮,給中華民族培養了很多人才。清末以及上世紀中葉前的出國留學行動,培養了一批至今未被超越的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兩次公派留學潮,對國家的貢獻就更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出國留學的人群和現在自費出國留學人群相比,有兩大不同。一是個人功利性要弱得多,他們多為救國報國的理想而留學,其獲取知識的目標更明確,動力更足。二是他們中的多數人在國內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非常好的人文教育背景,而且思維并不僵化。
????回過頭來看,現在的許多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成長,被應試禁錮的思維方式如何能在出國的短期內被輕易重塑?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學生的留學選擇往往極具功利性——僅以就業、薪酬作為衡量留學價值的標準。當前,用人市場的現實和客觀規律正在給這些所謂的“海歸”一個重重的教訓。
????說到這里,回過來看“該不該留學”。所謂的“該不該”,我們不妨理解為“要不要”和“能不能”的問題。前者說的是目標與現實的距離,后者說的是目標與實施的問題。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沒有準備的留學,很難成功。杰出的先輩學人,他們的留學準備比現在抱怨“留學無用”的人要充分得多。
?
?
?
?
相關鏈接:
新加坡本科生留學的條件和留學費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