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師徒口水仗”近日在網絡上如火如荼。廈門大學博士戈鋆在人人網發布4篇日志,直指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惲自求教授剽竊其學術成果發表論文。
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生戈鋆5月10日、11日在社交網站上連續發表4篇日志,稱惲自求在2011年計算機網絡界頂尖會議INFOCOM發表的一篇英文論文和已被工程領域著名的《IEEE/ACM 網絡匯刊》錄用的幾乎內容一致的一篇論文剽竊了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成果。戈鋆在日志中稱,自己在2010年在惲自求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平面的全等圓盤最稀疏2-覆蓋布局》,除最開始惲自求提出論文方向意見外,對自己的主要指導是在論文修改階段,但證明過程和降低構型數量的關鍵步驟都是自己原創獨立完成,惲自求對自己的論文成果進行了再優化就發表論文,不僅未署自己名字,甚至未提及自己的貢獻,這是“赤裸裸的剽竊和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對此,惲自求在向記者出示的解釋材料中稱,論文原題的猜想、證明思路、總體框架和主要證明步驟都是由他設計好的,戈鋆只是進行了細節的驗證推導。他同時承認,自己的論文多少應用了戈鋆畢業論文里戈鋆自己作出貢獻的部分,沒有和戈鋆打招呼存在欠妥之處。他在解釋材料中稱,戈鋆所謂的“原創性”并不成立,現在很多導師把自己正在做甚至做好的成果讓學生進行一些比較容易的證明或計算,這個可以作為論文,但不會成為學生的成果。
蘇州大學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孫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言語簡單,她除表示“此事學院正在調查”外,便不做任何回應。
業內人士認為,該事件是否能認定為剽竊,目前看難有定論,不過學生的勞動應該得到尊重,且論文署名規范化問題值得重視,這也是目前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普遍存在的隱患。分析人士認為,科研論文中關鍵想法的提出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惲自求確實提出了關鍵想法和證明思路,那么也不能說他是剽竊,不過除非能證明戈鋆的畢業論文對惲自求的論文毫無貢獻,否則戈鋆應該獲得署名權,至少應該被提及對該論文有所貢獻。
國內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理工科教授表示,近年來高校和研究機構不時曝出學術不端問題,蓄意造假、一稿多投、剽竊抄襲等現象相對容易發現,而署名不規范問題則隱藏性更強,其中既有老師拿學生的成果發表論文,也有學生掛導師的名字發表論文,在有些學校,這甚至成了學術“潛規則”。“這是值得重視的,無論是對學術環境的凈化,還是對學術水平的尊重,論文署名都不能兒戲,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規范。”他說。
?
?
?
?
相關鏈接:
蘇州大學學生舉報指導老師剽竊其論文成果
中國學生論文登《細胞》:談北極熊為何胖而不喘
海口高中女生的"紅樹林情結":深入調研寫科研論文
重慶師范大學一名教授被指抄襲10篇論文
澳洲93歲老太太獲得博士學位 論文長達10萬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