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5月,發明望遠鏡的消息傳到意大利,伽利略得到消息后認為,這望遠鏡對科學技術的作用非同小可,立即動手做了一臺望遠鏡。由于操作不當,望遠鏡不能用在科研上。不氣餒的伽利略認真操作起來,幾經努力,這年底,一架口徑為4.4厘米、長162米,能放大33倍的天文望遠鏡,終于來到人間。這擴一擴的成果,依靠操作能力的全力扶持。因為擴一擴的對象找到以后,擴一擴的思路就十分清晰,關鍵就看如何操作。伽利略先做的望遠鏡不能派上用場,后做的天文望遠鏡大顯身手,就因為后來的操作是得當的。制造新儀器,改進操作技能,對科學實驗大有必要。要是沒有望遠鏡,伽利略就不可能發現木星的衛星。熟練掌握操作技巧,是實驗的基本功。
要學會使用計算機,以擴大感官功能。要靈活控制高溫、高壓、高速、真空等實驗條件,從而去模擬環境。實驗過程中,頭腦清醒,眼明手快,對觀察結果,及時記錄、整理并分析,今日事今日畢。否則,到頭來,記不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有一個人,從演武場經過,被一支飛箭射穿了耳朵,他連忙請了一個外科醫生來施手術。醫生用小鋸鋸斷了露在外面的箭桿,就要辭去。這個人問他道:里面的箭桿怎么辦?醫生道:這是內科的事。這個愚蠢的醫生,不懂得擴一擴與操作能力的結合。(選自《科技創造未來三部曲》,作者系我國著名科普作家,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荊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