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英語成績,他主動和上高中的女兒一起學習。女兒高中英語課文,他一課不拉地熟讀、吃透。女兒所備的英語講義資料,他會選擇練習。今年1月份,吳德寶第四次走上考場。1968年出生的他,也成為今年我省最年長的考研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德寶最后被北京城市學院招錄,6月20日收到了該校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單。6月24日晚,吳德寶家中再傳捷報,其女兒小吳以總分318分的成績,超過了二本錄取分數線。
尷尬處境,要讀研就要辭職
“終于可以親身體驗大學校園生活了。”昨天,吳德寶面對記者難掩內心的興奮。然而,興奮之余,吳德寶卻流露出兩難選擇的痛苦。原來,身為社區工作者的吳德寶,既非公務員(微博),也不是事業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而是由當地海陵區民政局招錄、與所在街道簽訂用工合同的聘用制工作人員。根據有關規定,如果吳德寶脫產進入北京城市學院學習,那么他須和街道解除用工合同,社區也不再為他保留原有崗位。
海陵區民政局社工科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吳德寶因讀研脫產學習,社區將不能為其保留崗位,但其考核獎金可以按在社區實際工作月數計發。而社區工作者因其他原因辭職或被辭退,將扣除全年考核獎金。對于吳德寶這么大歲數去讀研,畢業后還要面臨就業難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不理解。
“現在我面臨兩難,一方面是進入大學校園,圓自己幾十年的夢,另一方面是脫產學習后丟工作。我愛人在超市打工,一個月工資1900元,我在社區盡管工資不高,每月只有1600多元,但對于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收入。”吳德寶希望有關單位能為他網開一面,在其學習期間為他保留崗位。而根據海陵區民政局的答復,他這樣的想法顯然太“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