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豐臺教工委在北京十二中高中部禮堂召開豐臺教育系統紀念建黨93周年暨“身邊好黨員”事跡宣講會。
近年來,教工委以隊伍建設為主線,大力夯實黨建基礎,黨建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組織設置健全優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富有創新,教育培訓體系健全,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為豐臺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政治保證,“雙培養”工作扎實開展,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教師發展成黨員,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為選樹先進典型,強化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各項工作開展,教工委每兩年開展一次黨內評選表彰活動,今年的評選表彰工作是宣傳表彰2012—2014年涌現出來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會議對評選出的2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2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和240名優秀共產黨員代表進行了頒獎。
結合“七一”表彰活動,教工委在全系統開展了“身邊好黨員”的推選和宣傳工作,經過基層黨組織推薦,協作組遴選,共評選出68名“身邊好黨員”,教工委選取了他們中的5名代表進行事跡宣講。他們分別是北京十二中的何文軼老師,北京十中的徐從中老師,豐臺五小的葛靜老師,豐臺一中的陳顯佐老師,四合莊小學的師華娟老師。
何文軼老師不畏艱辛、不懈追求,探索教育本真,創新科技教育;徐從中老師致力于少數民族教育,細致入微,用愛心澆灌學生心田;葛靜老師勇挑重擔,投身課程改革,不計個人得失,熱心服務他人;陳顯佐老師無私奉獻,默默追求,做教育夢想的守望者;師華娟老師不放棄每一名學生,用無盡的師愛譜寫無悔的追求。他們師德高尚、業績突出、事跡感人,不愧為新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
何老師解答學生問題
何文軼,北京市第十二中,化學特級教師。三年前,年近五旬的他懷揣著著素質教育的夢想從云南來到北京。三年來,他辛勤工作,不畏艱辛、不懈追求,不但使所帶班級化學成績一路上升,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還敢于挑起開展創新教育工作的重擔,先后帶領學生參加各級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獲得驕人的成績。他帶領的教師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基于萃智(TRIZ)的創意與發明”課程開發和實施工作,所指導學生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7個一等獎,23個二等獎和9個專項獎,更是在“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獲全國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一名同學獲“北京市市長獎”,實現了豐臺區科技創新教育新的突破。
徐老師與他的少數民族學生在一起
徐從中,北京第十中學教師,負責萬豐分校新疆內高班的德育工作。新疆內高班來自維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9個少數民族,民族意識濃厚且語言差異巨大。徐老師根據這個情況,在學生中創建“時新社”,讓普通話基礎較好的學生為其他同學進行最新新聞播報,建立起大中華民族意識。徐老師真誠對待每位少數民族學生,舍“小家”而顧“大家”,用自己的愛心澆灌學生心田,盡最大可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馨,成為孩子們在北京的“家長”。
葛老師在批改學生們的作業
葛靜,北京市豐臺區第五小學教師。葛老師立足教學一線工作二十年,用真心關懷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用愛心熔化問題孩子心中的堅冰,讓孩子們重新擁有童年的歡樂。面對學校交給的重要任務,她不顧為保護學生而受的重傷,帶傷上陣,圓滿完成了組織安排的工作。她將每一名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甚至于對學生關懷更勝自己的家人。她為了新校區的工作,無暇照顧面臨小升初的女兒;因為工作繁忙,在父親離世時未盡孝道。葛靜老師是用全部的身心,來詮釋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
陳老師在課堂上
陳顯佐,北京市豐臺區第一中學教師。作為一名有著多年經驗的高三畢業班班主任,陳老師在面對愛人病危與2013屆高考(微博)生還有1個月高考時,背負了巨大的心理負擔與壓力。白天他打起精神陪孩子們備戰高考,晚上則熬夜照顧重病妻子。最后,辛勤的付出終于換來了孩子們優異的成績。他甘心奉獻自己,不放棄每一名學生,用耐心感化他們。他所帶的這一屆高職班又一次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會考通過率100%。“這在學校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師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
師華娟,北京市豐臺區四合莊小學教師。師老師從教十七年來,始終關心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豐臺區四合莊小學為農村校,片區內多為外地打工者家庭,學生情況參差不齊,家庭情況復雜。師老師多次幫助父母離異、家庭不和、被抱養、或家有重病患者的學生,用愛心呵護孩子們受傷的心靈,用真誠彌補孩子在家庭中未得的缺憾。師華娟老師不放棄每一名學生,用無盡的師愛譜寫無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