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人類經驗的歷程和結晶。你知道一些科學發明都是怎么來的嗎?科學家的創造思維又是怎樣產生的?請看《青少年學科學》。(海口晚報記者張楊 整理)
搬一搬與操作能力之間有聯系嗎?鋼筆的發明有一個小故事,1884年,一個叫華特曼的美國人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業務員。一次,他憑勤奮好不容易拉到一大筆保險業務,簽訂合同時,那蘸水筆在顧客手中一晃,墨水弄臟了合同。華特曼重新去找合同紙時,那筆業務被一競爭對手搶去,叫華特曼欲哭無淚。華特曼一氣之下,沒有干出什么傻事。或者將那對手打一頓,或是將那蘸水筆折斷來出口氣。
華特曼在琢磨,能不能研制一種不用蘸墨水的墨水筆呢?這樣,就不必擔心每次蘸墨水時弄臟書寫紙。華特曼將各種蘸水筆擺在面前,不斷琢磨,不斷試驗,發明了今天用吸管吸墨水的鋼筆。這種鋼筆投放時,人們驚訝之余紛紛搶購。今天,鋼筆遍布全世界所有角落,我們司空見慣,何曾想到,那鋼筆的發明者原來是保險公司的普通職員,發明鋼筆的動機是因保險業務丟失引起的。
華特曼發明鋼筆的靈感是業務丟失后刺激而來,他運用了搬一搬創造技法,將吸水管搬到蘸水筆上。沒有蘸水筆和吸水管作基礎,就沒有這鋼筆的搬一搬了。當然,在搬的創造中談何容易,華特曼要克服吸水問題、漏水問題,這需要有操作能力。搬一搬的想法源于生活,搬一搬技法的實施,有求于操作能力。(選自《科技創造未來三部曲》,作者系我國著名科普作家,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荊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