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各地風行多年的“謝師宴”“升學宴”,2014年畢業季在多地面臨了“紅燈”。安徽銅陵、廣東江門、山東滕州等多個省市教育部門和紀檢部門發布一紙“禁令”,禁止教師和黨員、干部參加或操辦“謝師宴”“升學宴”。
“謝師宴”又成為人們爭議的焦點。剎住“謝師宴”就能剎住歪風邪氣?學生和家長又該如何“謝師”?
畢業季禁止黨員干部辦“謝師宴”
安徽、廣東、陜西、山東等多地教育部門以政府文件形式向教師發出“謝師宴”禁令,江西新余市一中以全校教職工簽訂承諾書的形式集體向“謝師宴”說不。
叫停“謝師宴”“升學宴”背后的反腐意味也在各地紀檢部門配合發出的“倡議”“禁令”中顯露出來。安徽銅陵市紀委就發出“禁令”,禁止黨員干部借子女升學請客送禮或變相收禮。
對政府部門這樣的做法,網絡上的反響褒貶不一。有網民認為,此舉有利于剎住借機斂財的不良風氣。網民“閻良縣令”說:“想沒想過老師去參加謝師宴的時候,飯你雖然吃了別人卻以謝師宴的名義在斂財,最后受傷害的到底是誰呢?”
但也有不少網民認為,畢業為道別和感謝老師聚餐并無不可,不應把“謝師宴”與“歪風邪氣”簡單等同。“不能一棒子打死,家長就是想感謝一下老師都不行么?”
變味“謝師宴”令謝師變尷尬
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中學教師余梅(化名)認為,“謝師宴”原本沒有那么復雜,是社會風氣將其染上了復雜的色彩。“以前,謝師宴就是畢業了全班學生和老師一起聚餐一次,就是常說的‘散伙飯’吧,大家一起吃飯話別,我覺得很正常。”她說,最近幾年才常有家長為自家孩子升學單獨請客。只要弄清楚沒有奢華宴請或者借機收禮就沒有問題。
但對于孩子正在上高中的家長張軍杰來說,變味的“謝師宴”已然成為家里的一種負擔。“別人都請,你想不參與很難。通常升學紅包少則500元,多則上千元。”
但張軍杰表示,叫停“謝師宴”并不代表就“風清氣正”了。“不吃飯也不可能省下這個份子錢。比如領導的孩子上大學,所有的同事都送,你不送嗎?”
銅陵市教育局紀委書記張梁表示,現在的“謝師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商家或部分人斂財的途徑,助長了攀比之風,異化了師生關系,也增加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而“謝師宴”禁令有利于治理“吃喝風”和“紅包風”。
禁令遭遇人情世故 如何“謝師”成難題
雖然多地教育部門在叫停“謝師宴”的同時,提倡以“一張合影作留念”“一個電話表謝意”“一條短信送祝福”等樸素的道別方式也引發了網民的贊許,但“禁令”的形式依然將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往送入了頗有些尷尬的境地。
“孩子考得好當然是想感謝老師的,想和老師分享,如果吃飯、送東西都讓老師為難,那我們還是會配合的,就是心意很難表達了。”一名家長說。銅陵市高中畢業女生劉君(化名)說,高中三年班主任的關心讓她受益良多,但現在的“禁令”讓她決定還是不給老師增加麻煩。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專家王開玉認為,政府部門下發“一刀切”禁令的做法目的良好,但仍需思考。反對借“謝師宴”產生的不正之風固然是好事,但應當把“謝師”的感情和歪風邪氣分開,不應簡單地認為宴請都是壞事、送禮物都是不對的。
王開玉表示,剎借慶賀斂財的不正之風政府部門不能簡單地靠發布一道又一道禁令。政府最需要做的還是建立社會正確的價值取向,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從精神上將“謝師”扳正。(記者朱青)
?
?
?
相關鏈接
海口禁止官員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 公布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