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7月16日,北京市小學就近入學比例為93.7%,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等其他入學比例為6.3%;初中就近入學比例為76.82%,特長生入學比例為6.75%,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等其他入學比例16.43%。
聯手發展 增加優質資源供給總量
今年,北京市將綜合改革作為發力點,大力加強市級統籌引導,一手抓擴大優質資源——做大“蛋糕”,一手抓資源均衡配置——分好“蛋糕”,著力破解擇校難題,推進均衡發展。
在今年的“北京新教育地圖”上,以橫向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一大主要舉措,這包括: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教育集群制;20所高校及多家社會力量機構對口支持140所普通小學體美特色發展;11個市區級教科研部門的數百名“副教授級”以上的優秀教科研人員以一線教師的身份走進17所普通初中校;23所高校牽手39所中小學,從英語、語文等學科建設方面全面給予支持,并以高校附小、附中的名義創辦25所學校等,以此拉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實質上,就是在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
比如,東城區年初提出新目標:今年增加優質校33所、擴大學位6450個,2020年優質校覆蓋率近100%。西城區將長安小學、天寧寺小學等19所普通小學并入實驗二小、北京小學等11所名校,通過集團化辦學的輻射效應,大幅提升優質學位供給,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認可。海淀區首師二附中由首師大附中承辦,衛國中學、翠微中學合并由人大附中承辦,明光中學由交大附中承辦,計劃年內新增1萬個優質學位。
學段銜接 校際生源均衡配置
為了優質教育資源連貫布局,均衡配置生源,北京市學校采取打通學段的措施,包括:
——推行九年一貫制,如東城區將原來的196中學和北官廳小學一起并入景山學校;海淀區將車道溝小學、理工附小并入理工大附中,將206中學與群英小學合并成為十一學校一分校,彩和坊小學并入八一中學,二十中學承辦永泰莊分校。
——對口直升,如東城區新景小學、崇文小學、花市小學對口廣渠門中學;光明小學、板廠小學對口龍潭中學,今年龍潭中學與廣渠門中學一體化;體育館路小學對口50中;培新小學、永生小學對口109中學;北官廳校區直升景山學校;藝美小學部分直升工美附中;文匯小學部分直升文匯中學。西城區推出多所優質初中對口10多所普通小學,從2015年起西城區這些小學有30%畢業生直升對應初中,以后逐年遞增10%,直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全部學生都對口直升相應優質初中。
推進公平 擴大初中就近派位比例
6月,東城、西城、海淀、豐臺等區“小升初”電腦派位,就近入學比例首次突破80%。
今年東城區新增初中優質教育學位1690個,小升初人數為7150人,68%的學生參加了電腦派位,進入優質初中的比例達85%以上,就近入學的比例達88.4%。
西城區實際升學人數8546人,共有4343名學生參加學區派位,占升學總人數的50.8%,16所優質初中生源校都大幅增投學位,共增加優質學位1300余個,使學區派位計劃中優質學位成倍增長——參加派位的學生,每兩個就有一個可能通過派位方式進入優質初中。
海淀區今年學生就近入學的比例達到83%。今年海淀區“小升初”入學途徑分為6種,包括特長招生、第一次派位(推優派位)、公辦住宿生入學、民辦校招生、九年一貫制入學、第二次派位(大派位)。其中,2300多名學生參加了推優派位,最終1753人(占全區畢業生總數8.4%)由推優派位決定中學去向,超八成學生被一志愿學校錄取。
豐臺區小升初派位分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兩種形式,共錄取5959人,占實際小升初總數的70%以上。其中,單校劃片分配人數1590人,多校劃片第一批次錄取人數861人,多校劃片第二批次錄取人數3508人。
在今年小升初派位中,不少區縣都特邀了區人大、督導室、紀工委以及師生、家長、媒體等代表見證派位全過程,公開透明的入學流程給家長一個放心的交待。
實時監控 確保就近入學政策落實到位
今年,北京進一步嚴格就近入學相關規定,對區縣各種入學方式進行監控,形成二維表、柱狀圖,同時選取20所熱點小學,31所熱點初中,共51所熱點學校進行重點監控,形成熱力圖,從相關數據圖表看,就近入學政策得到了進一步落實。(完)
?
?
相關鏈接
海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城區孩子擇校熱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