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管莊校區部分學生反映,自己就讀的“管莊校區”突然變成“培訓機構”,畢業證上出現“網絡教育”字樣,自己一夜之間由大學生變成了培訓學員,不能接受,要求校方退款。
去年,首都師范大學曝出“學歷門”事件。不到一年,某大學管莊校區類似事件重演。記者注意到,首師大“學歷門”事件中的“致遠東方”公司,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一夜之間從學生到學員
吳亮,某大學管莊校區2009級的學生,計算機動畫專業。
吳亮說,按照入學時定下的學制,他的專業為5年制。事實上同學們在校時間為4年,第5學年沒有安排課程。吳亮應今年畢業,大約在一年前,他通過了學歷英語考試。今年7月2日,吳亮的部分同學拿到了畢業證書,“沒有我的,不光我自己,我們班、其他專業里有一部分同學跟我一樣。去學校問,學校說是因為我們跟他們(指拿到畢業證書的同學)參加的考試不是一批的。”
而在畢業證書上出現的“網絡教育”字樣,更在畢業生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多名學生回憶,當年他們的錄取通知書上,并沒有任何“網絡教育”的字樣。吳亮透露,“然后各個專業里都有同學去查相關的信息,有人查到,網絡教育專業每年的學費應該不超過2300元,而我們的是每年4050元,還有其他各種費用,最大的一筆是每年9600元的學位證書費。”
細心的學生還發現,自己就讀的“某大學管莊校區”悄悄變成了“培訓機構”,他們成了“培訓項目的學員”。目前已知的該校區兩個較大規模的培訓項目分別為“致遠東方項目”和“若森動畫項目”。一夜之間,他們從學生的身份變成了學員。
有學生透露,比吳亮低兩級的學生是最早與學校交涉的。今年5月,這兩級學生與校方達成退款協議。在拿到每人36000元退款的同時,還與校方簽署了保密協議。據悉,協議中明確寫道:“糾紛源于項目培訓,退費后……學員經過父母同意保證自動放棄索賠權利,不再追究。”
一份據信為管莊校區院長對校本部做出的“工作進展匯報”顯示,“目前退費或擬退費學生分布”涉及2006級至2013級共8個年級、合計3020名學生,人數最多的年級為2013級574人。“目前已經退費學生涉及2011級、2012級(截至6月25日完成417人退費)”。
每年9600“不交不給畢業證”
劉超(化名)是某大學管莊校區2009級學生。幾年前,高考過后不久,劉超的生活便與某大學管莊校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回憶當初,劉超坦陳:“我高考成績不好,分數下來后沒多久就收到了管莊校區的錄取通知書,可其實我根本沒報這個學校。”這份意外到來的錄取通知書讓全家喜出望外,特別是某大學的名號讓自己覺得很有面子。
“后來我媽還帶我去學校看了,當時有個自稱是招生辦的人帶我們在學校里走,他指著一棟正在蓋的樓說開學后我們新生就住那里。”可是,當劉超正式入學后才發現,那棟宿舍樓根本不是給他們這些新生的,“我們的宿舍在學校外面。”
劉超說,如果不是這次退款事件,他可能都不會回想從入學至今交過的各種費用,“其中很多錢,在交之前,老師都說‘不交不給畢業證’之類的話。”
劉超,“報到當天,先是在學校交了4000多元的雜費,然后學校讓所有學生都上了一輛大巴,把我們拉到附近的工行,在那里交了9600元,當時以為是學費。交完錢上大巴,把我們帶到了軍訓的地方,軍訓回來之后又交了4050元,當時說是‘學位證費用’。”4050元和9600元兩筆費用,是每年必須繳納的。
后來他才知道,那筆數額最大的9600元款項,是校方所謂的“培訓費”,而非當初他以為的學費。
在劉超出示的“新生入學報到交費清單上”,其中,學費一項標明為9600元。在2009年入學須知中,該款項名稱叫“專業教育學費”。而在專業班名稱、宿舍安全管理責任書、甚至是每學年的繳費收據單上,“致遠東方”,“若森”開始屢屢出現。
是培訓還是學歷教育
7月9日,某大學對此作了正式回應:“學校研究認為,管莊校區已經通過填寫‘非學歷教育學員卡’等多種形式,向學員明確告知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性質,結業學員已接受并完成了全部培訓內容,結業前,學員又填寫了《結業確認書》,明確‘自愿接受培訓’,‘已完成所有培訓課程,培訓結業’。校區、培訓機構與結業學員三方關于培訓的關系已完結,學校不應退費。”劉超和吳亮并不認同“結業離校”的說法,因為自己沒拿到畢業證書。
有2008級學生提供了一份自己檔案內的北京成人高等院校畢業生登記表,上面寫明學習形式為“網絡教育”。在該登記表內頁,第一項便寫明:“本表只限經國家批準承認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不參加統一分配的畢業學生登記使用。”另外,有2008級學生已經拿到了有某大學校長簽名章的學士學位證書。而該校的正式回應則稱:這些學生系“非學歷教育性質”。
有計算機動畫專業學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文件,“類似給家長的一封信”,其中寫著:“我們在此要說明:因為我校是雙證教育,除去要成為三維動畫專業人員外,還要獲取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文憑,而這本科文憑的取得必須要遵照本科學歷的教學大綱進行文化知識課程的安排和學習,這就是我們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短期培訓班決然不同的關鍵所在。”
這多少印證了一個在學生中流傳著的說法——“大一覺得像本科,大二覺得是專科,到大三成了培訓班”。
“致遠東方”等身影再現
2013年12月底,約70名學生被首都師范大學錄取為本科生兩年多后,被告知學歷從全日制本科變成了成人教育專科。此事曾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首師大對此事的回應中稱,這批學生均未達到當年本科錄取線,是北京致遠東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首師大高等教育美術研究中心合作招收的職業培訓學生,致遠公司在招生上存在虛假宣傳。
無獨有偶,在某大學管莊校區學生的退款事件中,“致遠東方”再次出現,只是合作形式轉換成了“致遠東方項目”。在一份學生與校方于今年6月27日簽署的項目退出申請上,寫的是該公司“退還培訓費用及其他收費一年合計12000元”。而這家公司,早在2013年底首都師范大學學歷事件曝光時,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網絡上能夠搜索到的辦公地址,也早已被查證為虛假信息。
與此同時,在某大學管莊校區學生中間,“若森”也是一個熟悉的名字。根據多份相關收據,這家被簡稱為“若森”的公司,全稱為“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收據款項內容涉及代收學歷費、書費、雜費、學費、住宿費等多類款項,數額從500元至9600元不等,繳費的既有2009級的學生,也有2008級學生。
劉超稱,此前,自己沒有在意過這些“紅章”,“覺得錢是交給學校了,這回才發現竟然是一家公司的章,“有的同學交錢是交給了學校,有的就是代收的。”
一份關于住宿安全的項目學員安全責任書,所謂“項目部”有著優先于校方的宿舍管理權限。更加具有“項目合作”這種辦學性質特色的,體現在一份學年結束時給學生家長的信里。這封信中提到,該公司正在制作一部600集的大型動畫片,“下半年中央電視臺的幾個頻道都將陸續播出”。
而這家公司,能夠查找到的只有處于宣傳目的而編寫的百科詞條及零星報道,官方網址、電話無處可得。
對此,有教育界人士透露,在目前有校企聯合辦學、所謂“項目培訓”的招生活動中,亂象頻出。任職于北京某高校的曹老師表示,“在目前的環境下,所謂項目培訓、校企合作辦學,往往成為一種漁利的手段,學生和家長們在高考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希望能上稍好一些、看起來正規的學校,這種心理往往容易被鉆空子,就拿錄取通知書來說,這種天上掉餡餅式的錄取,背后肯定有問題,亂收費是一定的。”
?
?
相關鏈接
培訓機構“外教”亂象調查:外國人=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