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科學
科學是人類經驗的歷程和結晶。你知道一些科學發明都是怎么來的嗎?科學家的創造思維又是怎樣產生的?請看《青少年學科學》。(海口晚報記者 張楊 整理)
規律與阻礙之間有什么聯系嗎?按照科學的規律,進行創造發明,也會遇到各種阻礙。這些阻礙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固定地看待事物是其一,人們習慣將磚頭看做是建筑材料,想不到磚頭還可以做雕刻的材料。習慣走老路是其二,人們習慣于用老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過分依賴權威是其三,為什么人們堅持“燃素”說,因為“燃素”的觀點是權威提出來的。其實,權威也有出錯的時候,大發明家愛迪生寫了幾篇文章說,交流電太危險,不能夠在家庭使用。可現在呢,哪家用的不是交流電。過早下結論是其四,真正有創造才能的人,善張開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不輕易下結論。專業太窄是其五,學醫的不懂心理學,學心理學的不懂藝術,限制了自己的視野。
這就是說,要進行創造活動,僅掌握了科學規律還不夠,還得破除阻礙。例如,航天工程就要不斷地破除阻礙。神舟八號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軌道艙前端安裝自動式對接機構,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與分離功能。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130公斤,基本成為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發射神舟八號飛船的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全長58.3米,起飛質量497噸,運載能力為8130公斤。中德兩國科學家將在“神八”上開展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與以往飛船發射不同,這次交會對接任務,要求飛船實現“零窗口”發射,遇到的困難很多,阻力阻礙當然多。
那么,如何才能夠克服阻礙呢?神舟八號飛船在前期飛船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全船一共有600多臺套的設備,一半以上發生了技術狀態的變化。在這中間,新研制的設備、新增加的設備占了百分之十五。比如,用于交會對接自主控制的飛行軟件、控制軟件,都是全新設計和研發的。為了滿足交會對接的任務,飛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發動機。同時,航天員的手動控制設備也進行了改進。現在的飛船,在前期具備57天自主飛行的能力基礎上,已具備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號飛船電源帆板,因為采用了新的太陽電池片,發電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五十。飛船的降落傘系統,著陸緩沖系統,也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我明白了,僅掌握規律還不夠,還得消除各種阻礙。清除了阻礙,才能按科學的規律進行創造活動。(選自《科技創造未來三部曲》,作者系我國著名科普作家,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荊洪)
?
?
相關鏈接
科學使用避孕套 激情與安全同在
科學救災讓群眾安心——云南魯甸震后48小時報告
《青少年學科學》揭秘科學規律與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