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時40分左右,何學思去銀行查詢發現,他的卡上已有了6萬多元捐款。同時,何學思一個小時至少接二三十個電話。“這些電話,我都喊他們記下,好以后表示謝意。”何學思的母親楊齊慧說。
全國好心人捐款
不斷接聽電話
已獲6萬元資助
昨天13時40分左右,何學思去銀行查詢發現,他的卡上已有了6萬多元捐款。同時,何學思一個小時至少接二三十個電話。“這些電話,我都喊他們記下,好以后表示謝意。”何學思的母親楊齊慧說。
當天下午,成都商報記者根據何學思兄妹倆記下的號碼,隨機撥打了幾位捐助者。“我的家庭曾經也十分困難。”黑龍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說,她捐了2000元,希望何學思能順利讀完大學,走出困境。其他幾位四川、重慶、上海的捐助者也不愿透露姓名,只表示自己是為何學思的行為所感動。
父親因患尿毒癥換腎后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因手術留下后遺癥需靠透析維持生命。家庭沒有了經濟來源且負債累累,內江一大學新生何學思在收到西南財經大學錄取通知書后,面對每年近7000元的學費,他毅然決定上街擺攤賣涼糕、涼面,以籌集一點學費。
此事傳開后,社會各界紛紛伸來援助之手,何學思的高中同學也在昨日幫著他賣涼糕、涼面,并發起募捐活動。愛心匯聚,昨天一天“賣”涼糕、涼面的收入至少有2萬多元,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捐款也已超過6萬元,何學思的大學學費總算有了著落。
他為什么擺攤?
父母患重癥 靠300元低保過日子
考上大學 7000元學費無著落
在今年高考(微博)中,17歲的何學思以615分考入西南財大數學與經濟學專業。然而,7月26日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何學思和家人卻為每年近7000元的學費發愁。
家住內江城區的何學思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在2011年以前,父親在建筑公司打工,母親在內江某絲廠上班,10多年前也在城區購買了一套房子,一家四口的日子還算過得去。然而,病魔卻降臨在這個家庭。
2011年,父親何基文因患尿毒癥換腎后,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高達40萬元左右的治療費用不僅耗光了家中積蓄,還讓這個家庭背負了20多萬元的債務。去年夏天,母親楊齊慧在醫院做子宮肌瘤手術時又留下了后遺癥,腎衰竭的她只能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維持生命。何基文說,目前,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便是每月300多元的低保收入,平時還有一些親戚資助。
錄取通知書中要求,8月23日前必須將學費匯入指定賬號。為此,家里四處找人借錢。最后,在8月21日,家里向親戚借了6000元錢,將學費匯給了學校。在借錢的同時,何學思毅然決定,上街擺攤賣涼糕、涼面,以籌集一點學費。“能掙一點是一點吧,減輕家里的負擔。”這是何學思最初的想法。
為何他能一天“賣”2萬元?
央視報道 @央視財經呼吁
班主任號召 高中同學幫忙
23日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了《籌學費的日子》,報道了何學思的事情。“買他份涼糕吧!父母身患重癥,大學新生街邊擺攤養家賺學費。”當晚,央視財經頻道新浪官方微博“央視財經”向社會發出呼吁。
央視的報道,迅速引起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注。何學思說,央視公布他的電話后,他接到了全國各地的電話,都是打來關心他及其家庭甚至表示資助的。“到目前,至少有幾十上百個好心人表示愿意幫助我,有的直接要了我的卡號,最多的表示每年資助我1萬元學費和生活費。”
昨天上午9時許,何學思又推著推車,到母校內江六中附近的一十字路口繼續擺攤。和他一起的,還有他的三四十個高中同學。何學思的高中同學王熙民說,23日晚央視報道何學思上街擺攤籌學費的新聞后,他們的班主任在QQ群中將這個新聞告訴了大家。隨后,同學們便策劃著幫何學思籌集學費。“我們就發動自己身邊的人來買他的涼糕涼面,也在攤位現場發起募捐活動。”
昨天早上,何學思及其同學、家人準備的涼糕和涼面等是平時的三四倍。但擺攤不久后,涼糕、涼面就賣完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增加供應。17時30分許,一天賣涼面涼糕及募捐的資金達2萬多元。“平時這些,只能賣幾百塊錢,感謝好心人,我以后會將這份愛心延續下去。”何學思說。
背后故事
半月僅賺200多元 曾想過放棄
有了賣涼糕的決定之后,何學思便花費985元買了一臺打米漿的小機器、一個二手小推車及一些簡易碗筷和制作涼糕、涼面的必備材料。8月1日開始,他便每天在家附近的內江市婦幼保健院門口擺攤,賣涼糕、涼皮、涼面、涼蝦,每碗價格三四元。
每天天還未亮,何學思便起床制作,他的姨媽、表姐也前來幫忙。早上8時許,他便推著推車上街擺攤了,上午擺攤的時間持續到中午12點半左右,下午則從三四點持續到晚上七八點。“我想,這段時間的人要多一些,也好賣一些。”
然而,由于是初次做生意,何學思不好意思吆喝,大部分時間都是站在攤位前,等著生意上門。“有時候,一下午只能賣兩碗出去。”何學思說,他從8月1日至16日一直上街擺攤,此后幾天因為有其他事情處理耽誤了。16天中,他最多一天能賣100多元,少則只有五六十元。“平均算下來,一天八九十元,但除去成本,只賺了200多塊錢。”
何學思坦言,看著辛辛苦苦的勞動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他曾想過放棄。但想著家里的困難,他還是堅持了下來。而在父親看來,兒子上街擺攤,也算學了一門手藝,以后放假也多了一條掙生活費、掙學費的門路。
現場特寫
媽媽帶兒子捐款:向哥哥學習
“捐得不多,望兒子有所感染”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前來購買的人,大多數都知道何學思的故事,他們買一碗涼糕或涼面,卻付了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甚至幾百元,然后叫收錢的同學不用找了,有的則是直接將捐款投入募捐箱。打聽得知,他們有從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的,也有在網上了解到的,還有聽朋友說的,前來“高價”買涼糕、涼面,只是為了獻一份愛心,延續何學思的希望。
“我帶著兒子來,也讓他看看何學思哥哥是怎樣努力上大學的,讓他學學。”唐女士帶著念初中的兒子前來,捐了400元。她說,她在網上看到何學思的報道及相關帖子后,便專程帶著兒子來看看。“捐的錢不多,只是一份心意。希望兒子能有所感染。”
?
?
?
相關鏈接
女大學生腦袋里取出活蟲 疑吃了沒煮熟的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