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小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唐詩。 (南海網記者周靜泊攝)
老師:讀古詩詞讓學生的作文更有文采
據了解,海口市英才小學、海口市第二十一小學等小學都開設了國學課程。
記者11日下午三時許到達海口二十一小時,教室里傳出了朗朗讀書聲,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聲朗誦著三字經、唐詩。
海口市第二十一小學自2011年起開始推行國學課,至今已三年,據二十一小校長林芳良介紹,在每天的早讀、放學,和每周學校升旗時,老師都會組織同學們誦讀國學經典,一二年級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三四年級主要學習論語,五六年級學習古詩詞。
“低年級的孩子一開始,可能只是在機械地背誦這些古詩文,但背多了,就能培養出語感。”二十一小四年級語文老師芮麗珠說:“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漸漸會理解現在背誦的古詩文,老師在課堂上也會加以講解。”
“這幾年國學課學下來,同學們每學期能比課本要求的多學大約30首古詩。”六年級語文老師林主萍說,現在,她時不時能在同學們的作文中發現一些驚喜:“上星期收上來的中秋節作文里,我就發現很多同學已經學會化用古詩詞中的典故,和引用一些名句。例如班上有位同學,他獨自一人到海口來上學,弟妹們都在農村老家,中秋節作文中他就引用了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來表達自己獨自過中秋的心情,他們的進步讓我欣喜。”
除了學習上的進步外,二十一小的老師們還希望能通過國學課教給孩子們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國學課上我們就會通過三字經、弟子規教育他們要懂得謙讓、孝順父母,例如‘融四歲,能讓梨’,‘父母叫,應毋緩’,老師都會用故事給同學們解釋詩句里包含的道理。”二年級語文老師林碧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