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上海的高考將由語、數、外統考成績(不分文理,每門滿分150分)和學生自選的3門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每門滿分70分)構成,其中3門自選課和外語不再在6月高考期間進行統一考試,而是采取隨教、隨考、隨清的方式進行。這是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天從上海市教委獲得的信息。
根據今天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未來,對于一名高中畢業(yè)生的評價,將不只是“高考成績”,高校招生的依據也將不僅是“高考成績”一項。
9月4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選擇上海市、浙江省開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新高考”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學生需要通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這項考試涵蓋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13門科目,只須“合格”即表示通過考試。此外,語、數、外被單列作為高考必考3門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同時設置等級性成績,一方面折算其中3門算入高考總成績,另一方面,供高校招生作為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由學生自選的等級性考試均采取隨教、隨考、隨清的考試辦法,只要學生覺得自己可以參加考試,也能在高一、高二期間考完上述科目。但每個學生最多選考3門,每門功課高中3年間只能考一次。
外語考試被開了一道口子。根據上海方案,外語允許考生考兩次,并且可以取其中較高的一個成績作為高考成績使用。據悉,到2017年,上海高考只有一天時間,僅測試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的成績。
此外,上海市教委還將在未來3年內構建一套“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狀況、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素養(yǎng)等,并啟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平臺,從2017年起推動該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環(huán)節(jié)中開始使用。
也就是說,未來高校在上海招生,除依據“高考成績”外,還可以制定一個符合本校某專業(yè)的“附加條件”,如物理學專業(yè)可以要求報考者物理成績必須達到A等及以上,另外,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也將在考慮范圍之內。當然,學校也可以選擇僅以高考成績?yōu)橐罁豢紤]其他兩項。
對此,研究了11年高考改革的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張民選認為,“新高考”將對目前的中學、高校教育改革形成“倒逼”,“中學要考慮,怎么樣去‘育人’而不是‘育分’;高校也要研究,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招收什么樣的人才合適。”
不過,張民選同時表示,現行的“新高考”方案可能只是本階段結合現實的最佳方案,但高考改革絕不會止步于此,“美國、英國到現在還在改他們的考試制度呢,沒有什么制度是完美無缺的。我們的方案也只是試行,要真正實施后才能看出效果來。”
本報杭州9月19日電(程振偉記者董碧水)《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今天公布。試點方案將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中學生開始,分年逐步實施,至2017年全面實施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根據方案,浙江高校招生考試將不再分文理,實行統一高考和高中學考、必考與選考相結合方式。
其中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考生的外語考試可在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選擇。選考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yè)的要求,從其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據方案,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得分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100分,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根據事先公布的比例確定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起點賦分4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750分。
語文、數學成績當次有效,外語和選考科目成績兩年有效。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介紹,考試將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設計命題內容,重點增強基礎性、綜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按照方案,語文、數學考試于每年6月進行。外語每年安排兩次考試,一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于當年高考考生。一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選考科目每年安排兩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可報考兩次,選用其中一次作為高考成績。
浙江考生在升入高校的通道、參加考試、對自己考試成績的使用等方面也將有更多選擇。
根據試點方案,浙江高校招生考試將通過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改革,建立多類型、多元化的考試招生制度,弱化目前高考的“一考定終身”現狀。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其中,高職提前招生中,考生還可同時報考多所高校,一檔多投,并可同時被多所高校擬錄取,由考生選擇確認其中一所錄取高校。
除了可以在不同模式高考招生中自主選擇,考生還可在統一高考中自主選擇選考科目、考試時間、成績選用和選報專業(yè)平行志愿。在錄取環(huán)節(jié),浙江的方案也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學校。根據試點方案,錄取將不再分批次,實行“專業(yè)+學校”志愿,按專業(yè)平行投檔。高校確定專業(yè)(類)選考科目范圍和其他選拔條件,擇優(yōu)錄取。
“這樣做,對考生來說,可以增加選擇專業(yè)和學校的覆蓋面,有助于擴大考生選擇權。對高校來說,既保證了專業(yè)培養(yǎng)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該專業(yè)的生源相對充足,有利于招生選拔。”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分專業(yè)(類)的招生選考科目范圍要求高校在招生兩年前向社會公布,科目數不超過3門。而對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則要求在當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確。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學校、學生不斷相互選擇中實現。”劉希平認為,多種考試招生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多種升學發(fā)展選擇通道,試點方案著力彰顯了這一選擇性教育理念,強調把選擇權盡可能多地交給學生和學校,實現從選課到選考的進一步推進,并通過擴大學生與學校的雙向選擇,使招生公平從現有的程序公平、機會公平進一步走向內容公平。
?
?
?
?
相關鏈接:
高考改革首批試點上海浙江出方案 不分文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