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走訪海口6個文明生態示范村活動中,發現幾乎每個生態村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后期維護工作進行艱難,前期部分建設遭損壞。
文明生態村建設不僅改善了各村原來通行不便、飲水困難、危房改造等各類問題,還修建健身場所、文化宣傳室等便民服務設施。初步建設已經大大改變了原來的鄉村的生活條件,為村民謀了不少福利。然而建設工程的長久性,卻成了現在眾多文明生態村的軟肋。幾乎所有生態村都出現同樣的后期維護問題。
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前期“熱鬧建設”,后期“冷淡維護”的原因有很多。政府和村干部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東坡湖村村長告訴記者,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而資金缺乏是生態村發展的癥結所在,資金對于生態村建設來說是最重要的基石。“道路、房屋要人翻修;綠化建設需要人修剪、澆水;衛生維護需要人每天打掃,垃圾排放和處理都需要規劃。這些長期的維護工作沒有專人來做,沒有專項資金投入,便導致了現在的情況。農村人要生活,大家都在外拼命打工賺錢養家。表面改善環境確實不能改變農民收入,留不住人。”村長說,“這些細節工作沒有得到妥善安排,便難以維持生態村發展。”
生態村建設最終目標是讓村民堅持在農村走可持續發展路子,這是一場持久戰。前期政府和村民一起改善了“硬件”設施,在維護的細節上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片區聯袂打造文明生態村,增大知名度,促進旅游業,吸引投資,拉動農村就業”是目前生態村發展方向,但在落實的各項細節工作上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后期維護工作上的投入不得松懈,否則不僅打擊村民建生態村信心,也會造成前期投入浪費。
(吳采麗)
?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確定 考評采用材料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