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海榆東線223國道至32公里處,就到了海南省海口市紅旗鎮本立村———?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村莊。
進入村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掩映下的漂亮樓房,還有那四通八達,干凈整潔的硬化村道巷路。漫步水泥路上,滿目樹木翠綠如滴,到處是掛滿的菠蘿蜜,木瓜……讓人眼饞嘴饞。空氣清新,泥土的氣息,樹葉散發的獨有的清新氣息,四處洋溢;偶爾有三兩只家鵝大搖大擺,優哉游哉地在村道穿過,走進小荷塘旁邊的草叢開始覓食;荷塘對面,一群鴨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地面的灼熱,毫不猶豫地劃入水中,同時齊齊發出“嘎嘎”聲響,一派生機盎然。慢慢沿著村道進入村莊,村道周圍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精美的石雕,造型十分奇特,各有特色。
沿著村中的巷道一路走去,看到的都是現代的樓房,偶爾幾處房屋保持著傳統的樣式,卻又多增添了一份心思———花窗邊緣、檐下四壁和屋內頂梁周圍,被細細描繪上典雅的花朵、各色山水和充滿民族元素的符號。據說村民即使人不在家,也不鎖門的,即便到了晚上,大門也是就這么敞開的,因為原來這里民風淳樸,鄰里相處融洽,家家戶戶出門都不用刻意關門。?
走出巷道,沿著村道來時的路線,繼續往前行。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橡膠林。穿過巷道看到的漂亮的樓房據說就是因為村民種橡膠發家致富建起來的,那些樓房也被稱作“橡膠樓”。
從橡膠林走過,拐進了其中一個巷道就到了曾經的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舊址。兩處房子的中間,種植著兩個長得十分壯碩枝繁葉茂的竹柏樹。聽村長說這兩棵樹本立村為了紀念毛主席從大陸移植過來的盆景,如今長得如此茂盛。樹下立著一塊碑,上面說:“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后,海南區黨委在紅旗社設吊祭靈堂,舉行七天的吊唁活動。爾后,紅旗社社員將靈堂前吊唁用的這兩棵竹柏樹栽種于此,表達紅旗人民對毛澤東同志的永遠懷念。”
據了解,1954年10月,在瓊山縣委指導下,以本立村、本禮湖村和大萬村三個初級農業社為基礎,組建了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李宏章為黨支部書記。瓊山縣委總結了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紅旗社在同自然災害和資本主義傾向作斗爭中鞏固發展起來了》的經驗文章送到中央。毛澤東主席說:“重要的是做出榜樣給農民看。”
曾經的本立村是建設農村合作社的榜樣,如今的本立村亦是生態文明村中的榜樣。(劉卓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