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5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云/文石中華/圖)近日,全球職業社交平臺領英發布《中國職場人士跳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起了海口市民的關注。《報告》顯示,從辭職意向形成至手續辦理過程為半年計算,中國職場人士在職安心工作不到1.5年就已開始做跳槽準備,相比之下,大部分美國職場人士在一家公司能夠工作2.5年。
走訪發現,在跳槽群體中,年輕人居多。在頻繁的跳槽中,求職者和招聘者陷入兩難,“跳槽族”抱怨“找工難”的同時,部分企業也感到“招工難”。
走訪:年輕人成跳槽主力軍
《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士跳槽已成常態,頻率顯著高于美國。不同行業在職人員的流動性有較大差異,其中,商業服務(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金融保險、互聯網是在職時間平均最短、跳槽頻次最高、員工流動性最大的三個行業。在分析中國職場高跳槽率的原因時,《報告》認為,人才需求旺盛、企業缺少內部人才培養體系等是中國職場跳槽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同時,在求職過程中,人才與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就職往往是在不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也為之后的快速跳槽埋下了伏筆。
日前,省人力資源市場發布了我省第三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報告,第三季度的企業需求人數是90370人,求職人數是88802人。需求大于求職缺口的前三位職位分別是保安、餐飲服務員和銷售員,需求小于求職缺口的前三位分別是會計、文員和行政專員。其中,保安的缺口最大,第三季度,保安需求人數為5942人次,求職人數為661人次,缺口達5281人次,平均1人可選9個保安崗位。
“出了校園,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找到滿意的工作真的好難。”23歲的娟子(化名)告訴記者,去年6月,她畢業于海南省某高校,原本以為學了新聞專業后,能順利找到一份媒體的工作,讓她沒想到的是,進入這個行業并沒那么容易。起初,她在海南省某報社當實習記者,實習了半年之后,她發現想留下工作,至少要再實習兩年,而且兩年中沒有工資,同時,她查詢新聞單位的招聘信息,基本上全都要有工作經驗。眼看著已經畢業兩個月,房東不斷地催要房租,她只好放棄了夢寐以求的新聞工作,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薪水和待遇達到了她的期望值,但面對沒完沒了的加班,她感到身體吃不消,做了半年多之后,她累得病倒了。
家人得知她的病情之后,要求她換一份輕松的工作。花了差不多一個月調理身體,娟子又重新找了一份文員的工作,而頻繁的應酬,讓她不得不放棄原以為輕松的工作。隨后,娟子又做過助理、幼師、網絡編輯等工作,但都因加班、薪酬、人際關系等多種原因而辭職。畢業已有一年多,娟子仍在繼續尋找工作。
“找份合適的工作,簡直比登天還難。”今年畢業于海南某高校的小柯說,從畢業至今,她已經辭了3份工作了。剛畢業的時候,她打算找一份專業對口的網絡推廣工作,沒想到1000多元的工資,根本不夠花銷,她迫不得已辭掉了第一份工作。辭職不久,她找到一家證券公司順利地成為客戶經理,想做自己感興趣的證券行業,可行情不好,收入少得可憐。無奈之下,她決定改行去做銷售,由于沒有經驗和人脈,每個月提成少得可憐,她又無奈地辭職了。今年10月,她決定改行做財務,又到一個公司,以實習生的身份投入到財務的學習中,不過她感到生活壓力大,學習也很吃力,正在考慮換工作。
走訪海口市多個高校、人力資源市場發現,像娟子和小柯這樣的“跳槽族”不在少數,其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跳槽尤為頻繁。此外,銷售、服務、技術崗位,金融、住宿和餐飲等行業的從業者跳槽也比較頻繁。
另外,少數具有一定經驗的從業者,有規劃地跳槽,卻能讓自己加薪升職。海口某房地產公司項目經理吳先生說,5年多來,他換過6份工作。剛工作時,他做過銷售、秘書等職業,最后發現自己更適合做管理,做了兩年多主管之后,他被其他公司挖走,工資翻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