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孩子在開心地折紙飛機
海口網11月19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胡文娟 文/圖)古語有言:“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棍棒教育是我國非常傳統的教育方式,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拋棄棍棒教育,轉而向賞識教育發展,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欣賞孩子、表揚孩子代替了批評孩子、棒打孩子。甚至有老師反映,部分家長會要求老師多表揚自己的孩子。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表揚是一種賞識,但若運用不當也會成為一種愛的負擔。
正確認識賞識教育
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明白一個道理:孩子不是打出來的。于是很多家長選擇了用表揚孩子來代替打罵孩子,而一種叫賞識教育的出現更強化了家長的這種選擇。但一味地表揚就是賞識教育嗎?其實也未必。
據省內知名的心理教育特級教師、海師附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老師介紹,賞識教育不僅僅是表揚加鼓勵。賞識教育是指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李惠君老師進一步解釋道,賞識教育首先符合腦科學的規律。腦科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行為得到夸獎的時候,大腦會刺激多巴胺釋放,激活大腦的智能中樞額頁,從而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其次,賞識教育滿足了人心理的需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在教育過程中,表揚比批評的效果好,而批評比無評價的效果好。這也說明,沒有關注就談不上賞識,關注其實是賞識教育的重要內容。
“賞識教育只是眾多教育形式之一,不能也不應該全部代替其他的教育形式。”李惠君老師說,“批評也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賞識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這也是提高學生抗挫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必修課。”
家長要求老師多表揚自己的孩子
記者在教學一線采訪時,不時會聽到老師們的“訴苦”,其中就包括有家長會悄悄地跟老師交待“我孩子比較自卑,請多多表揚他一下。”對這種現象,海師附中初中部語文組科組長藍茂福老師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藍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對學生德育工作也頗為熟悉。
“孩子陽光不陽光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只是起到輔助性作用,家長對老師有這方面要求其實是在補家庭教育的不足。”藍老師說,“有些家長在家會經常因為小事而訓斥、打罵孩子,或者家長過分強勢,給孩子限制的條條框框過多,造成孩子膽小、自卑,等孩子長大了,家長意識到孩子不陽光了,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來彌補這種不足,其實是本末倒置。”
藍老師呼吁,家長應該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關心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創造陽光成長的環境。
不要輕易用“你真棒”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夸獎孩子了,就是在賞識孩子,其實不是這樣的,過度的夸獎是一種‘偽夸獎’,起不到賞識教育的作用。只有掌握夸獎的度,正確地表揚孩子,才能真正激發孩子成長。”藍茂福老師說。
“最正確的夸獎是他做了超乎他能力范圍的、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的好事時才表揚,如果他做了本該做的事情時可以不表揚。比如一位初中生自己拿碗吃飯就不值得表揚,表揚過多的孩子,家長就不敢批評了,孩子抗挫能力差。孩子做錯了事,該批評時還是要批評,要因人因事而異。”藍老師說。
“夸獎孩子是門藝術,具體到操作層面,表揚孩子要具體表揚、分開表揚,表揚的角度要準,不要輕易用‘你真棒’來表揚一切。”藍老師舉例說,“比如孩子第一次下廚做飯,你就要具體表揚他能替父母分憂,敢于大膽嘗試。但若孩子飯煮糊了,你就不要不實事求是地表揚飯好香,而要說‘雖然飯糊了,但精神可嘉,爸爸媽媽還很愛吃。’同時趁此機會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煮飯。”
相關鏈接
你可以這樣夸孩子
1、這么難的題你能回答得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你的想法很有創意,看來你是認真思考了。
3、你的聲音真好聽,你能大聲讀一遍嗎?
4、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5、難題最怕認真的人,你就很認真。
6、看來你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它搞懂的吧!
7、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8、你今天做得比以前好,下次會做得更好。
9、你能為爸媽做這些事情,我們很感動。
10、我喜歡你處理這件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