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六年級的男生拉著女同學前往旅店開房,因為沒有身份證,被工作人員發現并匯報給老板。老板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民警將兩個孩子的家長喊來,讓他們將自己的孩子帶回了家。11月2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對該事進行了詳細采訪,原來,這對男女生早戀,趁學校提前半天放學的機會,瞞著家長前去開房。
12歲的“小情侶”牽著手公然去旅館開房,相信任何一個人聽聞此則報道無不震驚,連成年人都要三思而行的行為,如今這些00后“小家伙”些偷食“禁果”的膽量倒是不小,外加近年來媒體經常曝出的初、高中生早戀由此可見如今的孩子早熟、早戀問題已成普遍現象,若家長、學校、社會不及時關注并加以解決,問題只會愈加嚴重。
未成年人早戀是內在情感缺失的一種表現,發生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一者,孩子無法從家長身上得到關愛呵護和支持,就會選擇從家人以外的他人或經常與其接觸的人身上尋求,從而對他人產生了情感上的依賴。二者,源自對家長教育模式的不滿,是一種無聲的反抗。許多家長視早戀如猛虎,談戀色變、談性色變,不正確面對孩子們的早戀,不能理性對待處理。有時孩子們與異性交往,只是對異性有些好感,不見得都是早戀,可家長們卻不這樣認為,簡單粗暴地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不擇手段地予以制止,結果導致家長越不讓做,孩子越想去做。三者,因為接觸了不良的音像信息,未成年人心懷好奇而刻意進行模仿。有的是因為愛慕虛榮,無法從父母處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他人卻能給予,因此與他人保持一種親密關系。有的是因為異性交往給自己帶來了一種身心愉悅,因此刻意與異性保持接觸交往,以便享受這種愉悅。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營養狀況普遍良好,身體發育加快,性早熟,性意識開始萌芽并躁動,過早地產生了與異性接觸的強烈要求,這都是孩子們的正常生理表現。此時,一方面,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性心理、性生理教育要及時跟上,多向孩子們傳授一些性啟蒙教育和專向教育,教孩子們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特別是要教孩子們,特別是女孩學會自我保護等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家長要及時修復自己與子女間的關系,讓孩子們從內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和支持,在情感上對父母有一種依賴。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近期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其在進取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將關注點引導到學習上。總之,早戀易疏不易堵,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有早戀苗頭時,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不要亂給孩子扣早戀的“帽子”、亂貼早戀的“標簽”,而是要多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早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讓孩子回歸學習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