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蘭州一高校本科應屆畢業生楊臻匆忙地趕往校外的考研培訓機構,爭分奪秒地進行著最后的沖刺培訓。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高校,不少考生花費“巨資”投入。不過,一路高漲的考研花費令他們不堪重負。
(據中新網)
現如今隨著高校大規模擴招,本科生的就業壓力徒增,加上社會仍對高學歷人才需求不減,催生了大批畢業生加入到考研大軍中。一些“試考研族”們為了改善學習環境,會選擇報考培訓班、請私人家教等方式花費高昂支出,期望達到短期內出成績的目的。筆者認為,考研需要理性的思考,不是一時的沖動便能取得成功的。
大學階段學習的知識內容較為寬泛,通常是認識事物、了解事物;而研究生階段則要求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研究透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定下考研目標的時候,就應該對自己想讀的專業有所了解,對讀研期間的研究方向、畢業后的就業方向統籌考慮。如果僅僅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匆忙決定考研;或者盲目跟風,毫無目的性地考研,都不單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更是對自己前途的極度不負責。
“試考研族”們在騎驢找馬的過程中,容易選擇價格高昂的培訓班、輔導資料等來彌補復習時間與精力上的缺失,從另一方面也促使了“考研經濟”蓬勃發展。動輒上萬元的費用未必能使夢想成真。考研還是就業,需要每個畢業生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理性考研,合理投入成本,注重學習方法,調節好心態,才是通往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必由之路。 (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