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提示:有數據表明,目前全國“吃空餉”人數為163587人,相應的財政支出費用達到了84億元。這筆財政支出已成為一筆不可忽視的財政負擔。在編不在崗、死亡不注銷、調出不下編、留職不停薪、虛報工資表、冒領養老金等各種形式的吃空餉,就像一群碩鼠吞噬著國家和地方財富,吞噬著黨和政府的廉潔公正形象 。
====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辦不到 ====?
“吃空餉”方式太奇葩,只因你沒想到
NO1:長期值夜班
媒體曝光了陜西省丹鳳縣園林綠化管理所3名職工入職兩年多,未見其上過班,其中1人為丹鳳縣林業局局長馬某的愛人。對此,丹鳳園林綠化管理所回應稱,3人是公益性崗位招聘的工作人員,長期值夜班。
NO2:“這人請假了”
河南科技大學后勤集團下屬的餐飲公司,一職工常年不上班,在外做自己的生意,每個月卻領取5000多元工資。隨后,記者進行了調查,面對記者該校后勤集團餐飲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這人請假了”,而其上班的采購部工作人員則稱“知道這個人,但沒見過他上班”,人力資源部負責考勤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從沒有見過他的請假條。對此,李根生本人和后勤集團相關領導回應稱,其一直在上班,只是每周有一兩天不在辦公室。
NO3:證書“吃空餉”
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不夠的企業打起了證書“掛靠”的歪主意,將社會上具有資質證書的人員“掛靠”在自己名下,一方面企業可以提高資質水平,承攬本不具備資格的工程項目;另一方面持證人不用上班,照樣可以“吃空餉”。
?“吃空餉”侵襲全國,教育、衛生領域“吃空餉”最嚴重
據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全國目前已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16.2萬多人。除了上海和西藏外,全國各地都存在“吃空餉”現象。在教育、衛生領域尤其嚴重。 >>
據河北省紀委介紹,該省在教育、衛生系統共清理出“吃空餉”人員12750人,占全部“吃空餉”人員的45.9%。
福建、山西等地的教育、衛生系統也是“吃空餉”高發行業。福建省閩清縣紀委近期就查處了一例此類案件。該縣東橋鎮中心衛生院醫師林飛媚擅自離崗到廣州經商,但東橋鎮中心衛生院不僅未報告,反而虛編其工資表,騙取財政下撥的工資經費達7萬多元,用于日常開支和繳納社保費用。
浙江省永康市曾經對“吃空餉”人員進行自查自糾,清理的192名人員,涉及教育、衛生、交通等幾十個部門,其中教育系統人員達88名,占到45%。
河北省紀委一位經辦人員分析認為,一方面教育、衛生本身屬于兩個大系統,在人數上比較多,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系統與公務員系統相比,在編制管理上更欠缺規范,所以這兩個領域“吃空餉”人數比較多。
==== “吃空餉”現象頻發,背后隱藏著啥?====
記者調查了解到,發生“吃空餉”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利益驅動。“一些領導干部存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想著自己在位的時候為上學的子女安排個好崗位,以后有個保障。”山西省臨汾市一位縣人事局局長說。
二是執行制度不嚴。有的單位領導怕得罪人,對一些“吃空餉”現象聽之任之。“吃空餉花的是財政工資,不花本單位的錢。”山西臨汾市一位縣級市的人事局長說,“每個單位哪個人在崗不在編,每天不上班,單位領導是清楚的,但有些領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另外,有些人員變動信息溝通不暢,讓個別人員有機可乘,紀檢、人事部門很難了解具體情況。福州市羅源縣紀委一位負責人說,“基層單位領導要負起管理責任,加強責任追究,一旦發現從重處理。”>>
==== 全面治理“吃空餉”,不留死角 ====
全國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治理
江蘇
江蘇全省機關事業單位深入開展“吃空餉”、“在編不在崗”、“超編進人”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已經公布。專項治理內容:1.“吃空餉”;2.“在編不在崗”;3.“超編進人”;4.單位隱瞞“在編不在崗”人員情況虛報(列)冒領工資挪作它用的行為;5.工作人員調動后未隨行政關系同步轉移工資關系的行為;6.到達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未及時辦理退休手續的行為。
? 山東
今年7月,山東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在山東全省部署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專項整治工作。整治的對象主要包括:受黨政紀處分及行政刑事處罰,但工資未按規定處理到位的;被開除、辭退、解聘或已辭職等與原單位解除人事關系,仍在原單位領取工資的;已辦理退休手續,仍按在職人員領取工資的;長期請假及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等十種情形人員。其中,涉及財政撥款的,應退還國庫;涉嫌嚴重違紀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 新疆
8月,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編辦、監察廳、財政廳、審計廳,研究制定了《自治區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的暫行規定》,明確了將被治理的"吃空餉"情況。根據規定,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空編未招人,卻虛報套取工資、津貼補貼的;工作人員休病假或請事假,仍領全額工資、津貼補貼的;職工被開除、辭退或職工辭職、自動離職,但單位未核銷工資和津貼補貼的等13種情況都將被作為"吃空餉"情況被治理。
北京
2013年12月起至春節前,北京市對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啟動“吃空餉”和在編不在崗人員專項整治,留職不停薪、在編不在崗、死亡不注銷、調出不下編、冒領養老金等9類情況均在清理之列。各單位一旦發現有此情況,須立即停發其工資待遇,還要追回已發資金。
追繳“吃空餉”的資金
河北省新清理出“吃空餉”人員262人,共追繳回“吃空餉”資金12338.29萬元。>>
2012年9月至2013年,延安查處各類“吃空餉”人員數千人,追繳“吃空餉”資金346萬余元,88人受到責任追究,16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因未如實填報家屬在崗情況受到全市通報批評。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6月發布《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表示,根據巡視組反饋意見,湖南衡陽市清理“吃空餉”人員1325名,追繳資金約3680萬元。
貴州施秉縣政府2月發布消息稱,該縣日前共清理涉及13個部門單位24個“吃空餉”人員,追繳違紀違規資金共計36萬元。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9月公布“吃空餉”專項清理工作階段性成果:該市各單位總計核查“吃空餉”人員769人,追繳資金92.027萬元。
====狠剎“吃空餉”歪風,如何才能徹底?====
?治理“吃空餉”難在哪?
有數據表明,目前全國“吃空餉”人數為163587人,相應的財政支出費用達到了84億元。這筆財政支出已成為一筆不可忽視的財政負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查處“吃空餉”難在兩點:其一,人員編制不透明帶來的根源性因素;其二,監管程序存在漏洞。“如果管理機關僅依靠被查單位的上報情況查處,相當于讓他們自揭傷疤,必然會出現虛報或隱瞞。”
他認為,從目前媒體統計的“吃空餉”人數、涉及財政支出的數額而言,對這一現象的治理應該上升至“廉政建設”的高度。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吃空餉”正成為財政資金的流失黑洞。>>
狠剎“吃空餉”歪風,如何才能徹底?
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同級和上級監督堵住“吃空餉”的漏洞
福州大學社會系主任甘滿堂建議,一方面同級要建立工資和人員公示制度,便于單位職工監督,另一方面上級部門要定期對下級進行人員和費用審計。
提高違紀違規成本
福建信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寶勝認為,“吃空餉”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或侵吞公共財物,涉嫌觸犯詐騙罪或貪污罪,部門負責人也可能涉嫌瀆職罪,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目前對如何處理“吃空餉”現象沒有明文規定,最多就是清退、開除,應該有針對性的可操作辦法,建立一套防范“吃空餉”的機制,該清理清退的必須全清,該問責的必須嚴責,對相關的單位和相關領導人員都要追究責任,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