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QQ群里,看到一小學生曬出的家規。家規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小學生常做的三件事:吃飯、睡覺、寫作業等方面的規定。孩子抱怨自己的家規設定的太嚴了:寫錯一個字罰抄一百遍;吃飯沒按時完成罰洗一周的碗;睡覺前玩手機,第二天早晨五點起床面壁思過。……
我們試著通讀了一下全文,發現每一條規定的背后都有十分清晰的處罰措施。所謂的家規,其實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約束和限制。
表面上看,讓孩子從小生活在規則和秩序之中,肯定會對孩子有利。至少,讓他們能較快地完成家長所預定的事情。但是,當我們深究可以發現,家長們所約定的事情其實主要是孩子學業上的事情,除此之外的有關禮儀、文明等之類的事情似乎很少涉及。這種以家長的權威制定的家規,其實從制定的初衷顯然有悖公平。
想起一個學生家長會,一位家長在聽完老師對孩子們學習情況匯報后,憤而離場,留下了一句:"你們全部在講孩子的學習,而對孩子們的道德表現等只字不提"。我想,家長的憤怒或許有他存在的理由。因為我們所關注的孩子的學習內容,并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并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
回到家規的問題上,如果我們的家規只是家長單方面的關于孩子學業上的處罰條款,那似乎意義不大。對于職場而言,一個只會行使處罰權的領導或許不能帶好部下,同樣,一個只會處罰孩子的父母,必將對孩子獨立人格產生巨大的戕害。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句話:"一般來說,家庭教育管得太嚴的孩子沒什么出息"。出不出息是另一回事,但是孩子不夠快樂和自由那是肯定的。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無需設定太多的家規,我們需要做孩子成長的冷靜的旁觀者,讓他們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也許,成長中的路有坎坷、有波折,但堅信孩子在曲折中會走向成熟的。(陳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