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堅持精神有什么作用呢?提起雞蛋,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畫蛋能夠畫成大畫家,恐怕誰也不會相信,但這是事實。世界文化名人達·芬奇,早在青少年時期,就立志成為一名畫家,他到處拜名師學畫。他想不通的是,畫家老師成天要他畫雞蛋。達·芬奇畫了好多好多的雞蛋,畫得厭煩了,不想畫那些線條單調的雞蛋了。那個老師真嚴厲,仍然繼續逼達·芬奇畫蛋,達·芬奇無可奈何,只有繼續畫蛋。畫著、畫著,他熟悉了線條,掌握了畫線條的技巧,掌握了表現光線、透視的基本功。日后,達·芬奇真的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畫家了。
達·芬奇畫蛋的故事,人們也許不陌生。但是,人們往往沒有想到這故事中的老師,不是這位老師的堅持,一個天才的畫家也許就會被埋沒了。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為了研究狗的條件反射現象,對狗進行解剖,并細心地計算從玻璃管中流出來的唾液。一滴,又一滴,弄得他新來的助手不高興了,以為這份工作單調乏味。巴甫洛夫認真地說,如果有必要,我要堅持數他10年、20年。
好一個堅持!堅持是指個人在行動中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標的品質。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不正是由于堅持、堅持、再堅持,才獲得偉大的成就的嗎!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進行創造發明活動,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也需要堅持精神——堅持從零開始,堅持從小事做起,堅持挑戰未來。
(選自《科技創造未來三部曲》,作者系我國著名科普作家,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荊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