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教育界別有三個組,40組和41組的討論會場是對門。
5日下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雖然都關著門,但隱約聽見兩個屋里傳出來的激烈辯論聲……
會場上,也有來自教育部等部委的人士旁聽,并對委員們的一些問題當場回應。
農村義務教育應延伸到學前階段
“我有一個夢想,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首先能辦成世界一流。”葛劍雄委員的話轉了一下,如果大學能夠辦成世界一流,這個夢啊,還要做得長一點,但如果下決心,把義務教育辦成世界一流,完全可以做得到。
“它的意義不僅僅是教育。”葛劍雄這樣評價義務教育。比如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使我們的人民有信仰”。怎么使人民有信仰?習總書記又提到“要重視家教、家風”。“但很可惜,十年動亂使我們一些優秀的家教、家風都中斷了。”葛劍雄認為,現在需要的是重建。
農村留守兒童,如何進行家教、培養家風?還有那些離散的家庭。“我想,就是靠我們的義務教育。”葛劍雄認為,在農村,不僅要辦好義務教育,還要把它往前推到學前階段,使孩子們從小就能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受到熏陶和灌輸,受到培養,擁有正確的信仰。
現在的教育還滿足不了群眾的需要。“城市,主要解決教育均衡化,根本上解決‘擇校風’;農村,是全面的提高。”葛劍雄希望,在“十三五”能夠把教育經費再增加一個百分點,這不是過高的要求,增加的錢,主要用于義務教育。比如說,用五到八年時間,把義務教育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使哪怕貧困山村的孩童,都能夠跟北京、上海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義務教育。
農村教師能否享受公務員(課程)待遇?
“我呼應一下葛委員剛才提的。”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朱鴻民委員說,“要保證基礎教育的水平,有兩個部分是不能夠妥協的。”
一個是條件,一個是師資,尤其是后一個,“我曾經提過,能不能教師改成‘公務員化’?”朱鴻民說,這樣做,主要是來解決農村,尤其是邊遠地區老師的待遇,留住師資人才。“給他們這樣一個保障,就能把他們留住。”朱鴻民說,這樣,才能保證農村的孩子持續受到好的教育。
讓農村出來的人才回鄉參與建設
“我補充一點。”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郭大成委員接著說。“貧困地區的孩子,多上重點高校,是好事,應該給予支持。”但還有些杯水車薪。他認為,就是給再多的比例,也解決不了更多人上好學校這樣一個愿望。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就是現在的好學校,把老少邊窮地區的優秀子弟都吸引來了,這些孩子讀完之后,要么“北漂”,要么“上漂”,最后,在這生活也很困難。實際上,沒有發揮到更好的作用。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到了高校之后,很難受,身心健康都會受到一些影響,是好事嗎?
“我覺得不一定。”郭大成說,這件事,我贊成去做,但應該重新進行思考。
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么?靠人才!這些地區的人才都出來了,誰去建設?“我認為,還是應該想辦法,讓這些地區優秀的子弟受到好的教育,再讓他們建設自己美好的家鄉,這是大計。”郭大成認為。
委員對話教育部
站在走廊,對門的那一組,聲音也隱約穿門出來。推門,欠出一條縫,聲音就變成了高分貝,灌滿了耳朵。這組發言下來,臉是紅的,是要冒汗的。從聚焦話題來看,是有關高等教育的。由于討論熱烈,這個小組的討論時間延遲了。委員們還當場與教育部有關人士進行了現場對話。
1 碩士生能否不寫論文?
委員說
來自浙江大學的陳英旭委員感慨地說,碩士教育基本上是兩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再加上寒暑假,真正學習和做科研的時間不到一年。這么短的時間內,讓他做科研,讓他出學位論文,勢必會影響學術質量。能否考慮碩士生不要做論文,就是讓他學習和做科研。
教育部人士回應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研究,但是現在不敢做。”因為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研究生是課程和論文研究并重的,特別是論文,所以這個問題,現在沒辦法,迫切感覺要修法。
2 什么是“教育消費”?
委員說
“報告19頁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有些敏感,就是‘擴大教育體育文化消費’。”來自河北師范大學的王昌華委員直接點名,“教育部的司長在,能不能待會給解釋一下,‘教育消費’是指什么?”
教育部人士回應
“教育消費,這是由發改委提出的,它的含義一方面有政府的支出,另一方面有家庭的支出。”他解釋,在私人消費上分兩塊,學習和生活。
3 博士培養時間能否延長?
委員說
“在博士培養上,教育部能不能給句話,對于地方大學的博士培養也別是三年了。”王昌華希望,延長博士培養時間,來保證博士論文水平提高。
教育部人士回應
研究生培養年限的問題,有法律規定,但有些規定是你必須保證的底線,沒有限制高線。比如,博士生培養三年,你低于三年不行,沒說四年、五年、甚至六年不行你可以去做。
4 國家獎學金能否分等級?
委員說
王昌華委員說,國家級獎學金沒有等級區別,評審中也沒有具體條件,學生之間也沒有太大差別,得不得獎學金,更多的情況下是看人緣,人緣好的,就容易得。所以,“國家獎學金能不能分個一等和二等?”王昌華建議,這樣可以讓更多學生受益。
教育部人士回應
這個想法很好,但同時應該看到,除了國家獎學金,還有地方和學校自己設立的獎學金,多種獎學金有利于資助更多學生。
5 與專業無關的課程能否瘦身?
委員說
王昌華委員說,高考(課程)制度改革后,文理不分家了,進了大學,專業不能再淡化。如果專業再淡化,比較麻煩。原來,專業沒有明顯淡化的前提下,已經加進了很多與專業沒有關的課程,導致很多骨干課、專業課減了很多課時。本科四年,時間很有限,特別是師范院校,還要加上實習和見習,學習專業課的時間沒有多少。認真算一算,大學四年里有效的學習時間也就在兩年左右。“像總理說的:‘用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王昌華認為,將與專業無關的課程瘦下身來,為學生的專業課培養強身。
教育部人士回應
現在,教育部正在做各專業的課程標準,各學校將來按照這個標準來設定各自的專業標準,既符合國家要求,又能體現學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