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趙薇、佟大為領銜主演的都市家庭輕喜劇《虎媽貓爸》的熱播,孩子的教育問題再次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
最近又正值小學報名錄取時,有部分人認為“趙薇9萬元每平米購學區房”的行為太過瘋狂,與現實有點不符。
但是事實情況怎么樣呢?
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單單讓小孩上一個好學校這個事情上說,像趙薇這樣的“虎媽”還真不缺。
記者 章萍
多年前,她一心想著托點關系擇校
一張禁令讓她的希望瞬間破滅
陳女士和先生都是從農村考上來的大學生,都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家里條件都算普通,而且兩個人都不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一般。但是兩個人還算爭氣,念的大學也挺好。
畢業后,兩個人工作也不錯,后來又在家人的資助下,在2005年就購了房,買在了洪塘一帶,小日子在同齡人里過得還算不錯。沒有多久,孩子出生,到了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這時小夫妻才覺得似乎房子買得不是特別對。
“好的幼兒園很少,小學更不用說了。”陳女士說,“幼兒園勉強算了,小學總得給孩子上個像樣的吧。”
“女兒是2010年上的幼兒園,那個時候小學是可以擇校的,很多好的學校都有大把的擇校名額。”陳女士說,“女兒一進幼兒園,我們就開始四處打聽有沒有朋友認識學校的老師。”
當時,朋友當中,已經有人開始買學區房,但是因為經濟條件的關系,陳女士想的還是“托點關系交擇校費”擇校,后來,打聽到一個同學的親戚在一所不錯的小學當老師,還特意去打聽了一番。
2012年,浙江頒布“禁止擇校令”,“擇校”兩字已成為寧波各中小學的雷區,風行多年的“擇校”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就意味著公辦學校很難再通過以往付費的方式就讀。
“看到新聞,我整個人懵了,心碎了一地。”從那以后,她每天都念叨著老公去買學區房。
東拼西湊湊不到買學區房的錢
最后選擇一所民辦學校
“那兩年青林灣開始熱門了,我們也去看了。我們一同去的一朋友當場就付了定金。那個時候,真恨自己錢太少啊。不過我們要買也只買得起小面積的。”
籌錢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因為長輩都在農村,兩口子沒有好意思問老人要。不過有一次老人來寧波探望,還是知道了這回事,爺爺奶奶二話沒說,拿出了10萬塊。
“但是老公的想法是,這邊的大房子放著不住,去住小房子,他不太愿意。而且我們東拼西湊的,錢還是不夠,再加上原來的房子有按揭,壓力大得不得了。這個事情就耽擱了下來。再后來聽說買青林灣的人實在太多了,要根據落戶的先后順序入讀對口的學校,可能買了也不一定能讀。我的心沉在谷底。”
“再后來,我聽說了海曙有兩所民辦學校很不錯。我就去打聽了,其中愛菊藝校注重孩子藝術,我想著跟女兒還挺符合的,女兒一直學畫畫,學古琴。”
“不說學費吧。但是,從我家開車到學校最起碼要30分鐘的距離。高峰時,可能還不止。”
不過,最后,陳女士還是選擇了愛菊藝校。
“只要女兒考得上,我愿意犧牲。”
去年,陳女士女兒順利入學了。剛開始,陳女士每天都要趕早送女兒上學,晚上還要提早從公司出來,去接女兒。
堅持了三個月后,感覺實在太累了,她就放棄了工作。
“你后悔嗎?”
“她是我女兒,唯一的。我能反悔什么呢!”
提前兩年購學區房
放著大房子不住蝸居小房子
不過,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人選擇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購買學區房。沈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上周,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房產證終于拿到了。”他抑制不住激動。
沈先生這兩年,一直關注學區房。和記者獲知的信息一樣:現在,寧波學區房基本在1.5-2萬元每平米之間。他也見識了學區房的瘋狂,前兩年,原翰香小學所屬的梅園社區和廣濟中心小學廣濟街校區所屬的桂井社區劃歸鎮明中心小學云石校區,導致梅園社區一夜漲了5000元每平方。
上個月,他在一番比較后,選擇了海小的學區房。
“鎮明中心小學那里,還是貴了點。”他有些無奈地說,“以后打算搬去那里住,老人也接過來,負責孩子接送。”
“現在的房子不住了嗎?”
“不住了!周末偶爾去住一下吧!”
“為什么不在那里讀書?”
“你這樣犧牲真夠大的?”
“不是每個家長都這樣子嗎?我有個朋友,現在孩子都讀四五年級了,當初也是義不容辭地買了學區房,現在三口之家蝸居在40多平方的小房子里。我還有朋友,也是為了孩子,150平方的復式房子不住,住在50多平方的房子里,他們家還有兩個小孩,還要住老人。”
“你的學區房多少平方?”
“70不到,到時候要住五口人。”
“沒有想過其他辦法嗎?”
“買大的學區房,需要經濟實力的,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的。我這種代表很多人吧。”他說:作為父母,他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
他也說:一直以來,家長都在抱怨“優質資源”稀缺,盡管這幾年教育資源也在增加,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于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現在,建學校可能能在某一時間段滿足家長的需求,但是要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是應該加強規劃和教師間的流動。我們現在選學校,并不是說這個學校有多少漂亮,技術多么先進,而是看重里面的教師。
沈先生的想法,可能是很多家長的想法。
對了,忘記說了,沈先生的孩子要過兩年才能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