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發布,該書被認為是中國“青少年體育藍皮書”系列的開篇之作。夏賓攝
中新網宜昌8月15日電 (夏賓) 《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發布。該書被認為是中國“青少年體育藍皮書”系列的開篇之作。
《報告》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育領域的基本狀況和主要進展。作為其中一大看點,多項身體素質檢測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如中學生。
例如多項運動項目顯示,中學生的數據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學生耐力素質依然持續下降。
“自從07年頒發中央7號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體質以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下滑20多年的勢頭有了改變。”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員、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馮連世說。這些“改變”包括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了“持續上升”的趨勢,與中學生相比,被“改變”的大學生則相對較少。
馮連世透露,2015年1月至4月,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走訪了31個省區市,1263個街道和鄉鎮,總共5萬余戶居民,收集了53401個青少年的相關體質、運動數據,準備在未來數月內,完成最新的全國青少年體育運動和體質報告。
作為《報告》的主編之一,郭建軍對于中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備人才要與學校教育聯系起來,同時還要廣泛地利用社會資源和海外資源來促進我們自己人才的培養。”他表示,以后《報告》會考慮將其他國家先進的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編寫進來。
為了更好地發展青少年體育運動,郭建軍倡議,未來的暑假可以辦“國家青少年體育活動周”,在活動周內免費開放體育場館,組織體育活動,安排專業志愿者對青少年進行體育教育和指導,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情況下,提高青少年的運動時間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