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3月29日訊(記者杜潤濤)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激勵著許多的大學生投身到創新創業中。但有人質疑,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率低,是否能夠真正對大學生成長起到促進意義?許多學生表示,要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看作是一種鍛煉,一種優秀品質的積累,而不是單單為了獲獎。
????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
????“在創業伊始,我曾經歷過幾次失敗,曾聽一位過來人說過,大學生剛開始創新創業99%的都會經歷失敗。”海南大學大四學生謝東原說,現在他已經成功注冊了一家公司,并且經營得不錯。
????謝東原表示,剛開始創新創業時,由于對海口實際情況不了解,看到“青年空間”在北京做得挺好,就打算在海南進行模式創新。可項目完成時卻發現沒有想象中受歡迎。對此,謝東原開始尋找原因,在于各地氛圍及實際情況的不一樣,學生的需求也不一樣。
????“創新創業不能害怕失敗,這可能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謝東原說,面對失敗他也曾低落,但最終還是認定既然選擇了就得走下去,因為在大學校園里的創新創業給他積累了今后成長和發展的許多優秀品質。
????社會經驗是關鍵因素
????“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閱歷,往往會使自己的創新偏于理想化,進而無法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海南大學機電學院創新創業指導老師張燕說,許多風投公司接受項目落地是需要轉化為市場經濟,然而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做出的東西過于理想化是項目無法落地的關鍵因素之一。
????張燕表示,近年來,政府和學校對學生創新創業給予了較多支持,這也讓學生創業有了更多機會。由于創新創業對學生知識面要求高且廣,大學生需要多走進社會,選題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需求,以解決社會需求為目的,盡可能地按照投入生產的要求去做,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創新創業落到實處,還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實現創新創業的最終目的。
????繼續完善幫扶機制
????“我們要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但要讓他們明白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海口市青年創業就業促進會秘書長吳坤仲說,大學生擁有很好的理論基礎,他們擁有活躍的思維,很多好的點子、好的創新理念都源于大學生,但從理論到實踐具有一定的跨越,如何把好的理念轉化為市場需求,這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跨越的一步。
????吳坤仲表示,創新創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新創業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好處,社會力量要盡可能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條件。目前,協會一直在尋找和完善幫扶機制,進一步摸索和完善良好的創新創業體系,因材施教,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失敗及擔風險的概率,讓他們能夠完成從實踐到實現創業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