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诔菂^中小學招生已完成實地核查工作。不少學校都表示學位緊缺。??谑薪逃?9日發布信息稱,正緊鑼密鼓進行著的“10+2”項目,可望緩減城區學位壓力。
非??趹艏畬W生三年超三成
據調查,隨著海口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外來務工或居住的人員進入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中,非海口戶籍人數逐年增加。2014年,??谑辛x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隨遷人員子女有83685人,非海口戶籍學生數約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32.5%,2015年和2016年分別占總數的33.3%和33.64%。非本地戶籍學生的增加,給城區學校招生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單2015年和2016年的報名人數就超出計劃4608人和5252人。
與此同時,每年海口市新增的常住人口數約4萬人,按入學比例來計算,需每年新增10個一年級班級,才能滿足新增本地戶籍學生的入學需求。孩子報名上學為何堅持“戶籍優先”?針對上述疑問,??谑薪逃钟嘘P負責人解答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對招生工作明確要求“戶籍優先”。在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縣級人民政府必須要保障本縣戶籍的適齡兒童接受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因此??谑袑嵭小皯艏畠炏取笔呛戏ê侠淼?。
??谀昃度?5.8億促教育發展
近年入學季屢屢出現報名難現象,是因為教育投入太少嗎?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海口每年教育總投入約占全市公共財政支出的17%,中小學教育經費累計投入129億元,年均投入約25.8億元,用于新建、改擴建西湖學校、五源河學校、美苑小學等九所學校,增加學位19190個,同時進行301個校安工程,培訓教師共360多場次,中小學教師每人每年接受培訓3次以上等加強學校硬件設施和軟實力提升工作。
在新建和改擴建學校的同時,為緩減招生擴大后帶來的師資不足問題,自2011年以來,??谑羞B續6年招聘了免費師范畢業生203名,并有意識地將其傾斜補充到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促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同時,海口市組織有空余編制且緊缺師資的學校開展自主招聘,如為新建的??谑懈蹫承W在市內選調了10名在編教師,及時滿足學校規模擴大后所需的師資力量。單說今年,龍華區教育局就招聘了小學教師50名。海口市教育局也將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學科教師110名。
“10+2”項目緩減城區學位壓力
還有多少學校正在建設中?據介紹,目前,??谑姓o鑼密鼓地進行著“10+2”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24800萬元,總建設面積約72000平方米,計劃通過改擴建瓊山區第五小學、瓊山區第二小學(紅星校區)、瓊山區第一小學、瓊山區第九小學、海瑞學校、市第三十一小學、靈山中心小學、海景中學、市第九中學分校、市第二十八小學等10個學校,和新建2個由海航集團建設的民辦學校,以增加更多學位,緩解就學壓力。
目前,??谑姓诜e極推進的紅城湖、新瓊、濱江新城二期、白沙坊一期、紅城湖延長線、下洋瓦灶等六個棚改項目中,棚改策劃方案均充分吸收了教育部門的意見,將按照國家標準配建學校。
經過認真摸底、科學規劃,為確保棚改區教育設施按規定配建到位,避免“紙上規劃”現象,??谑性O定了三條規劃基本原則:一是“拆一補一、一大于一”;二是“原規劃中有學校建設內容但尚未落地的,要按規劃執行”;三是“原規劃中沒有學校建設內容,但棚改后人口達到一定規模的,要按相關標準配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