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支教有利有弊 師生都很糾結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8-08 15:50

    ??? 每逢暑假,總有一批批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學校進行為期半個月左右的支教活動。記者了解到,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基本上是第一次參加支教,為什么進行再次支教的大學生那么少?農村孩子對他們的到來是何種心態?大學生支教是暖人心,還是添麻煩呢?

    ????□本報記者?吳思敏

    ????支教原因復雜多樣

    ????采訪中,在龍泉鎮揚亭小學支教的胡秋艷,正和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農村孩子的英語水平相對較差,我們每天給他們補習英語,雖然時間很短,但會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幫助其提升英語能力。我覺得這是致敬青春的一種很好方式。”胡秋艷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是她第一次支教,想幫助孩子見識外面的世界。

    ????在許多大學支教志愿者宣傳海報上,寫著支教的諸多好處,其中一點是“豐富社會實踐經驗”。?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14級環境工程專業的楊來旺,去年暑假在文昌頭苑玉峰小學支教。談起收獲,他表示相比之前處事更細心,待人處事更周到,面對陌生朋友也更加自信和樂觀。“這給了青春更多精彩的體驗,收獲自然是豐厚的。”

    ????幫助農村孩子提升學習能力、豐富社會經驗等,是大部分學生參加支教的原因。除此之外,部分學生因為好奇加入支教大軍中,這也成為極少大學生再次支教的原因之一。

    ????再次支教學生少

    ????接受采訪的6支支教志愿者團隊中,再次支教的大學生只有兩名。很多學生參加活動前對支教概念模糊,多是從媒體上了解一二,但媒體對大學生支教的歌頌與渲染,讓大學生真正投身支教時,卻發現與理想的差距太大,生活環境條件差、孩子不聽從年輕支教老師的話等,都成為大學生不愿意再次支教的原因。

    ????海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邱俊華,曾在儋州某所農村小學支教。“一開始很好奇,覺得支教是件很‘神圣’的事情,認真地教孩子繪畫、手工、音樂等課程。但慢慢地感到生活環境太差了,房間沒有空調、被蚊子蟲子咬得都是包、電話時常沒有信號、缺少休閑娛樂場所,影響了再次支教的勇氣。”他表示,有一次支教體驗就足夠了,長期支教太不現實,整個人像和外界隔絕了。

    ????部分農村孩子抗拒

    ????一篇《叔叔阿姨,我們不希望你們來支教》的文章在網上被傳閱,文章以孩子的口吻寫道:“支教的、助學的,天使計劃、愛心行動接踵而來,以我們貧窮的名義,擠進我們的細胞,滲入我們的骨子。我們以膚色的名義同意,以檔次的不同疏遠。”雖然很難求證文章的真假,但這也引起很多人的反思。

    ????在海口市頭苑鎮光明小學,五年級的楊怡潔經歷了一周支教生活后開始不解。看到支教學生初到時對生活環境的嫌棄,感覺像根針一樣扎進她心里。夏天是農忙季節,因為大學生來支教,既不能全天幫忙父母干農活,又不愿脫離小伙伴一起學習,這些都讓她很感到苦惱。

    ????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僅部分農村孩子反感大學生支教,不少農村教師也不歡迎。支教學生會給農村孩子帶去新鮮的知識,講解方式也很有趣,和學校本來的老師有些一樣,讓很多學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大學生不了解農村學生的基礎,不知道如何教學才更有效,有些還會傳授太專業的知識給學生,新穎的教學方式對學校本來的老師來說,是有一定影響。”光明小學語文科陳老師說。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日報] [作者:吳思敏] [編輯:劉驕驕] 
    ?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