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8月23日訊(記者吳思敏)為緩解城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緊張壓力,去年,海口啟動實施了“10+2”項目。近日,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瓊山區第一小學、瓊山區第二小學(紅星校區)、海瑞學校、靈山鎮中心小學和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學等5所學校陸續完成改擴建任務,并通過項目初驗,將按照計劃于今年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
????投入24800萬實施項目
????今年8月,瓊山區第二小學(紅星校區)升格為瓊山第十一小學,增加1080個學位,班級由原來的6個擴到如今的24個。作為“10+2”項目之一,學校從去年開始就一邊擴建學校一邊緊抓教學質量,在今年秋季學期前完成擴建工程任務。在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學,由于“10+2”項目而擴建增加的學位,已經接受適齡兒童報名并滿額。瓊山區第一小學、海瑞學校和靈山鎮中心小學等5所學校的改擴建完成,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適齡兒童對學位的迫切需求。
????緩解城區學位壓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2”項目總投入約24800萬元,總建設面積約72000平方米。除了今年秋季學期交付使用的5所學校,剩余的瓊山區第五小學、瓊山區第九小學、海景中學、海口市第九中學分校、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學5個項目和2個由海航集團建設民辦學校采取交叉作業方式,力爭按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
????“改薄工程”緩解學位壓力
????“10+2”項目是緩解學位壓力的重要舉措,但破解的最根本方法還是全面提高農村辦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海口全面改薄總體規劃預計總投入37697.50萬元,覆蓋四個區225所中小學校,預計到2018年底,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能夠滿足基本需要,區域和城鄉教育基本達到均衡。
????“以前,我們從來都不敢奢望家門口的學校能辦出城區學校的質量。如今,學校越辦越好,我們都愿意把孩子放在村子里的學校讀書。”家住在譚龍路的李先生,親眼目睹了靈山鎮中心小學近一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從煥然一新的教學樓,到年輕有干勁的教師,學校這些年認真抓細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受村民的好評。為此,剛剛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驗收的靈山鎮中心小學,讓更多適齡兒童和回流學生享受到教育公平帶來的福利。